大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1-11-28 12:55:16刘艺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刘艺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往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互动,学生无法在知识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且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进行,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对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且未能够充分展现出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优势[1]。此外,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的办学特色未能给予高度的重视,由于参照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大多数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会计方面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强化。

(三)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十分有限,进而造成课堂教学中的掌控能力比较弱、欠缺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2]。由于未能够针对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造成在引导学生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无法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

二、大数据环境及其对会计行业带来的变革

(一)大数据环境对我国会计专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着变革,尤其对会计财务方面的影响很大。大数据时代发展促使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不断创新战略实施内容,未来财务将会不断向智能化发展。此外,大数据扩大了会计对象的范围,使得会计专业教学水平能够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要求逐渐提升,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大数据优势,不断完善企业中会计与业务的有效经营模式。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要求

会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管理、财务核算方面的专业技能,将每一个财务环节严格落实,从根本上有效提升自身的核算能力,确保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专业性的规范标准。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需要考虑大量数据的有效整理,需要财务人员对数据具备更高的分析、解读能力,通过对数据详细分析进而对各种信息作出有效判断。因此,应该重视与相关业务的有机结合,挖掘财务本质内容,为企业中的各种决策提供服务。

会计专业人才在日常中需要掌握业务和税务方面的细节与知识,有利于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积极参与到经营预算和税务政策改革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针对大数据环境的需求完善教育机制

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管理权限的日益扩充,应当对高职教育体制的合理性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为了确保一线教师在日常中能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科研和教学方面,需要充分意识到合理地进行岗位配置的重要性,针对现代化教育领域的发展需要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不断优化。

(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

从社会发展中会计岗位用人需求的角度综合性分析,需要学生充分掌握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深入领会关于会计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会计学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综合性结合,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指导下确保实践训练顺利展开。

(三)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且发挥其实质性的功效,加强师资队伍是尤为关键的[3]。学习需要为教师定期提供专业性的培训,组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有利于教师之间彼此进行学术交流,对于教师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发展需求对会计专业课程合理的规划与部署,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四、结论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深层剖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并促使广大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发展需求,结合大数据教学手段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解决大数据环境中会计专业课程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合理可行的教学策略,大力驱动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