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安达分校,黑龙江 安达 151400)
汉语言文学是基础的学习科目之一,并在整体的教学阶段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化地位。因此,在进入大学之前,应通过完善的汉语言教学体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为实现“全才教育”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体系中,会涉及到诸多的文言文课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内容,但由于学生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因此使其不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储备,且对于文学基础知识内容的理解相对薄弱。由于文言文的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其间还穿插了多数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的字、词和语句,加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因此使其不能够充分理解文言文的真正含义。
由于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尚处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基础之上,因此难以避免大量的通读与背诵内容,且课堂知识氛围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状态,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使其无法真正的意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另外,单向化的传输教学模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良性的沟通与互动,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并且无法帮助其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边缘化”状态,导致此类教学活动的课时被逐渐缩减,从而动摇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的核心地位,使其慢慢由必修课程被动转化为选修课程。由于各专业性质的有所不同,使理工科教师仅重视对技术类专业课程的开展,而忽视了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实施,因此降低了学生对此类文学课程必要性理念的认识,使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热情大幅度消退。
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导向,因此应在开展成人教育汉语言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理念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当中,应积极的发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学内涵,再结合成年人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并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相关内容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性,使其能够深入文章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精神境界。
汉语言文学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包含了小说、散文、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等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文学内涵以及语言体式美感的熏陶,使其充分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由朗读、背诵鉴赏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体悟古典文学当中的内容,并在背诵诗歌的同时,品鉴其中的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赏析氛围当中,加深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应积极的创造双向化的教学模式,并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桥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除此之外,还应增加讨论交流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其自身的思想兼容性不强,并且面对不同的事件都是从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而延伸出的观点与看法。为了扩大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架构,因此,应结合成年人的发展特点,逐步引导其参与到阅读与讨论的活动当中,并逐渐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汉语言教学课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人文类书籍的相关内容,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再对于自身想法不同的言论进行思考,从中汲取有用的部分,从而激发出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兼容性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角度观点的认识,从而不断开阔自我视野,以便达到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不同领域行业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而有所提升。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也应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点,将高效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体系当中,并在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当中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将实际的教学活动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其注意力不断集中,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汉语言文学课程当中所包涵的诗、词、歌、赋等元素,内容丰富且场景优美,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制作相关课件,并将文章当中所描绘出的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能够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语:开展有效的汉语言文学成人教育,能够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以及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参与性,为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提供保障。将汉语言教学的实践活动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有助于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汉语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汉语言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