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强 谢明君 严春晨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当前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主要理论教学培养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三个部分。对于实践也只有简单的发动机拆装、基础工种加工实践。这些教学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计划、师资配备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处于薄弱环节。
2015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1]。面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方面的课程少之又少,即使有些高校开设一些课程但也是专业选修课。面对车辆电器方面的课程仅仅只有《电工技术》,关于电控技术方面的课程涉及较少,难以系统的支撑汽车电动化的研究和开发需求。随着现在5G的快速应用,车辆行业的智能化也快速发展,目前很多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开设《机械控制基础》,但是开设学时上安排缺少,很多高校仅仅只有32 学时,并不能系统的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以及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结合相关实验来清楚认知机械控制。而最基础的c 语言相关课程几乎空白,没有跟紧汽车智能化对的发展需求。
新工科车辆专业要突破传统工科思维模式,不能停留在老式的思想模式上。很多师生对新兴的课程不重视,比如车辆流体及控制,潜在思维上还是觉得车辆只和机械有关,对电控电子方面抱着无所谓,了解的心态。不能够打破学科的陷阱,不能够促进车辆工程与多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思想上割裂了工科整体性和专业。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学习的途径增多,但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不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方式相结合,甚者出现学生人在心不在的现象。考试制度只重视片面考察书面考试能力,对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关注力不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被动学习,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针对以上的理论教学现状,结合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就如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进行以下探讨。
学校教学处应充分认识到汽车行业的产业变革,要顺应新时代对车辆工程的教学的改革,培养新型全方位、跨学科的新型卓越工程人才[2]。车辆工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机械构造更要掌握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要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进行改革,思想上即不能割裂学科的整体性和专业分类,不能违背新工科建设的初衷又要突破传统工科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藩篱。在教学改革中不能一蹴而就,要缓缓图之既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适当的新增控制、信息、电子相关的课程,还要逐步融合计算机设计,虚拟仿真等高等先进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对车辆工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往往那些有着实训经历的人才更为博人眼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训教学对车辆工程专业来说必不可少,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电控方便又比较抽象,这时候更需要学生们加入信息实训之中不能一味的只学习理论知识,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更要看重学生动手实训能力。理论知识是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发展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理论,推动我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在给我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的有关经验材料和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地解决认识问题,使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创造强国”的提出就必然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更离不开实践,只有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才能构建打造出一个创造强国。作为车辆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各大高校更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训练的平台应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科技实训类的竞赛,增加实训经验以训练出卓越人才。
伴随着今年上半年的疫情管控,各地高校各自开展了线上教学。随着当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一些信息接收以及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多。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有着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方式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学习的效率而且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今年上半年的线上学习中也有着一些缺陷,比如学生不主动,线上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备课要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的教学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状态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同时经此疫情线上教学更加充分的展现优势,在未来线上教学必将快速发展。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在线下课程安排不够的情况下更应该积极利用线上教学。
为响应国家政策,随着社会汽车行业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车辆工程要顺应新时代且要结合新工科培养模式来进行培养车辆工程全方位人才。分析了当代车辆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并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分析,以为车辆工程专业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一条探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