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高职院校是技术工作人员的提供地。这些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采取了一定的促进措施,对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毕业后就业做出了一些指示。现在的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虽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改革,但还是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做一个参考。而本文则从各个方面对提升职业素养提出了建议和改革方式,力求为各高职高校的教师们提供一个理性的参考。
职业素养就是指一名工作者在企业工作岗位就职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品质和工作作风,能够体现出一名工作者对于自己所工作的行业的态度。而职业素养又可以分为很多部分,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价值观、职业行为取向等等。从这些内容中看,每一个工作者都应该将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牢记心中,而职业素养也可以作为对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参考标准,对员工定期进行职业素养评估有利于促进工作者的自身能力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在最近的二十年开始高速发展了起来,而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社会中对于岗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起来,各个行业对于相关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道德修养和工作精神。职业素养能看出一个人在单位,集体中所能做出的贡献,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积极程度等。但这也不意味着职业素养不高的工作者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往往不懂得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处在工作岗位中丝毫没有集体意识,长期以往这种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果也会被影响。
职业素养具有五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稳定性、普适性、养成性、发展性、内在性。养成性的含义职业素养是工作者在后天培养的,主要指工作者可以在后天的专门学习环境和就业途中,不断进行学习与模仿后形成对口领域的职业素养。普适性则是指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可以被工作者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说到底就是职业素养有一定的通用性,不论是高精尖人才还是最普通的技术人员,他们之间的职业素养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而职业素养也是直接决定了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态度,更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稳定性也是职业素养中的一项重要特征,职业素养是能被后天的、人为的改造,并最终稳定下来的一种能力。一个人一旦形成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便会发挥其稳定性并很难被外界改变。内在性则指的是:职业素养是一种从内到外不断延伸的能力,人们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在岗位上不断地吸收工作经验和不足,并能认清自己离所需达到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从而激励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发展性则是一个工作者在未来会有什么发展,因为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今后自己在社会中的生活而不断地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断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学习。
高职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出来的更多是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必然需要学习的能力,是一种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更要注意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和自身文化修养,培养道德上的工作责任感,进而树立一种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就业工作观念。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因为这不仅是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更是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道路奠定基础。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特征,社会市场需要等方面来进行培养,构建一个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框架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工程。
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学校基本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程,其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度非常高。高职中的语文教育能被应用于各个职业中,应用面非常广,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首先,学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化修养时,同样还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辨能力,使其能够宏观地认识到日常事情的重要性。第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促进最终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高职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
从高职学校的教学角度来说,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意识到语文教育对学生带来的重要性和特殊培养性,而且对语文课程的管理较为宽松,重视度也极低。虽然语文是各个年级与专业的基础学习课,但还是有很多学校对语文的教学与管理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从教师角度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师针对自身管理太过松懈,导致他们对语文教育的含义及意义理解过浅,亦或者是对教材太过信赖与依靠,完全没有显示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和塑造性,对于理论知识太过看看重。这种做法虽然在成绩上使学生有了好看的分数,但从本质上还是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目的。最后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一直接受着应试教育,为了考学而学习各种科目,完全没能体会到各学科带来的乐趣,更没能感受到语文带来的塑造性与特殊性。在现今的高职院校中,即使有一些学生意识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的重要益处,但他们还是因为某些原因不愿去提倡校方加强对语文课的管理力度。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职业教育方案政策应遵循国家所规定的职业类别进行实施,通过衡量职业类别等级来指定每个专业应实施的方案,做到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战略。而语文课程依旧在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着一个重要的比例,并且主要是以“听,说读,写”这四字方针为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能只讲解语文教材上固有的知识,更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传授,如果忽略了这些最重要的内容,也就相当于忽略了语文课程最本质的“技能性”,以导致对高职学院中的学生们的培养进行不到位,最后也耽误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因此,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课程设计者首先要清楚认识到语文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种种益处,其次还要大力推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最后要结合本校学生的文化水平,综合能力与所需学习的职业素养来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语文教师要率先转变思路,将语文这门科目看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语言表达沟通与人际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锻炼学生对外界复杂信息的判断能力。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虽然还要将讲课重心放在教材内容上,但相对要增加的还有对其相应职业素质理念和课外阅读的教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知识面,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眼界做了扩展,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分辨的能力。
还有,在高职学生进行“听与说”形式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利用演讲,辩论赛等形势的活动对其进行入职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即兴演讲和灵活应变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章创作,并帮助其向报刊投稿并展开宣传,或者使用做板报或做PPT 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作能力。
高职院校所选用的语文教材虽然有着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值得深思之处,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缺少实用性和经验性,因此很多学生就认为高职语文是一堂略显无聊的无用课程,当教师将职业素养观念融入课堂中后,高职语文课程的有用点和经验点就能逐步显现出来了。语文教师以学生们的专业门类为准确的教学导向,通过深入研究其专业的就业情况再进行语文教育,这样做能够大力提高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将本堂课所讲的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的教学情景,通过分析自己的专业来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劣点。如以导游专业来讲,语文教师在讲述教材中的描写风景类的文章时,教师这时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示互动,并让学生扮演一名导游并向其他同学介绍文章中的人文风情和景色,并让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向导游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地方,这时导游就要发挥其灵活应变的能力,合理地将游客想了解的风景地区串联起来,争取让所有游客都满意。
目前高职院校中有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没用的课程,而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对此进行一定的反思,要想开展顺利且有意义的语文教学,那教师就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在哪,并在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创新创立新型教学方案,在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基础上达到“学之有用,学之能用”的最终效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将语文知识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种类相结合,还要重点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口语表达人才和写作能力较强的人才,例如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就可以针对他们未来的职业路线进行定向的语文教学,还可以自主开发一些有趣的演讲课供学生锻炼口才,并且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拓展时,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与自主组建活动,最后挑选一到两个合适的活动进行竞赛,力求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任教的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专业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与了解,教授学生职业素养为价值导向并进行语文教学方案革新。从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育方式来看,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理念转变,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与精神价值观依旧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发现语文课程的特殊之处,并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做出一定的有价值的指导,从学生自身培养起高度契合新时代新思想的职业素养观念,做到“学之有用,学之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