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颜蕾
(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学前教育服务部第三服务站,山东 东营 257000)
幼儿园组织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充分促进师生间的良好配合,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其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小,其生活经验和阅历相对有限,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运用一些日常生活非常常见的材料组织探究活动,例如矿泉水瓶子,纸张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熟悉,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感官能力自主摆弄使用这些材料,学习了解不同的物理之间的差异和特点[1]。比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好听的声音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己从一个隐秘的箱子里摸物品,摸到红枣或者大豆,然后让它们从塑料管子中滑下,不同的箱子里垫有棉花或者是布片儿,让幼儿体验声音的区别。针对游羊村活动,可以设计幼儿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主题,游玩喜羊羊之家,帮助幼儿在参与游玩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探索寻找过程中发现的生活常用物品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和区分,帮助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时,要注意提问问题的设计环节,优质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主观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自主探究思考的潜能,从而逐步深入探索活动之中。具体在设计科学探索活动启发问题方面,教师可以注意这几个要点,首先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时,要知道幼儿的注意力不会像成人一样保持很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提升问题设置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其次,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物料时,应当注意物料的来源要保证尽量取自幼儿的生活场景之中,这样幼儿可以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活动材料要方便使用,适合于活动目标的实现。再次,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问题的设计应当充分关联活动的目的,充分突出活动的目标和主题。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充分开拓幼儿的认知边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活动充满挑战,让幼儿更有兴趣探索求知。最后,问题设计应当注重方式,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一步一步加深思考,也可以设置渐退式问题,帮助幼儿逐步将抽象的宏观问题更加直观具体化[2]。例如,在组织幼儿参与《折纸画》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幼儿纸的方向变化后看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在纸上画其他的图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果将纸片折叠两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这样连续的提问,递进式的促进幼儿的思考连续性。
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还要思考幼儿参与时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探究目的。让幼儿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比如,组织幼儿参与探究《纸桌》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思考影响其平衡性的原因,然后通过操作和尝试了解保障纸桌平衡性的正确方法,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探究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变换方式方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玩的体验过程学习认知科学经验。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幼儿参与活动时的语言信息表达,了解其交流沟通的话题和问题,对于幼儿的新发现应当及时给予积极回应,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向,提升幼儿的探究经验。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幼儿掌握科学观察的技巧,调动幼儿探究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幼儿大胆探究和实践,不断通过探索求知开拓幼儿的眼界和视野,通过其他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育。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习惯,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作为科学探索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不仅要充分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还要积极发挥观察能力,深入理解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行为,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科学探索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