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教学对文言文阅读的辅助作用

2021-11-28 12:55:16何玲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何玲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江西 宜春 336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景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设置有效的问题情景,深入探究

(一)问题具有针对性

进入高中,学生无论是思考问题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性提升,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的深度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或者兴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消除疑惑,认清方向,一语中的,一发击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就会激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具有层次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的好即教得好。”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的提问都是无效提问、反复提问,这样会使学生陷入疲倦期,从而不利于文言文的知识摄入。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有梯度,逐层递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以《兰亭集序》为例,教师在讲授时可根据作者聚会时的心情变化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第一段作者‘乐'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第二段的“痛”,究竟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呢?第三段作者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中会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二、创建思维情境,深入思考

(一)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高中文言文相较于初中来讲,字数增多,篇幅较长,尤其是在繁重的作业任务下,学生很难进行记忆背诵。这时,思维导图便派上了用场,建构一个合理的框架进行背诵,将细碎的文言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便会达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在背诵《滕王阁序》时,就可以采取关键句的方式。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而后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及近,一气呵成;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闼,俯雕葛”,随后又由近及远,自上而下对万千景观进行俯视;第三段的关键句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而后又采用了一系列的典故,便于识记,大大提高了背诵效率。

(二)进行深度思考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般学生都会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即教师讲授什么,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录什么,很少有机会有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固化思维的束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度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创建群文阅读情境,深入挖掘

文言文都有相应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统统表达了作者借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态度和思想。然而在当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很少结合写作背景等进行讲解,因此学生也很难从作者的角度和视角出发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内容丰富、增强学生语感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了解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过秦论》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应先讲清楚它的创作背景以及秦灭亡的原因,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查阅资料,探寻二者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一国之兴亡,在施行仁政也。

例如,关于创作目的,两篇文章都借过去的史实来讽喻、劝诫当今的最高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关于中心论点,二者则一篇在末尾,一篇在开头。《过秦论》先叙述历史事实“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六国论》则是先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根据史实进行分析论证。

四、创设经典诵读情境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需要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益于积累且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文言文词句一般比较深奥,难以理解,但其有本身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最适合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且以“高声朗读、反复诵读、出口成诵”为标准。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句意、了解历史、品味文化,使诵读成为读者与文本交流的媒介。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是从认识感悟到实践创新。教师在采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体现层递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诵读教学法’的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为读通、读懂、读活、读透。

结论:提高高中生对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保障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可使高中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底蕴。我们期待文言文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古今文化碰撞的魅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