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初级中学校,重庆 409000)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已经具有自身一定的思维模式,同时对外界也会有自己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那么就会使得情境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内容知识传授时,老师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满足学生需求、符合学生需要,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文章内容有目的性的引入一定具有情感色彩场景,以及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观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激发学生的情感,譬如在语文课堂授课环节,根据文章的内容在课堂进行角色扮演、又或者朗诵诗歌以及根据文章内容播放相应的音乐音频等等,以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为保证情境教学法能发挥教学价值,首先老师就要深刻了解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方式,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向学生展示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一是为了提升自己,二则是为更好地应对应试考试,彰显自身学习优势。与此同时在应试考试过程中,所有的题目都由课本内容演变而来,在此基础上延伸考察学生的知识调动能力等等。所以,为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开展情境教学法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其过程中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走入教学中。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学生更清晰的介绍这一篇文章的作者——鲁迅,让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带入情绪。其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此篇文章的片段,相比书面文章,动态画面更具吸引力,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观看影片,从而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再者,对于文章中关于童年闰土在田间的表现,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还原,此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便更好的表演文章中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激起对文章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得自身情感色彩更加浓烈,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又或者,给予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权利,让学生在相关搜索网站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章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使得在课堂中的还原更加具体化。
根据教学内容并且融入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体现“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所在,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对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老师的受众,只有从受众中得到良好的反馈,老师才能够有效增强教学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学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如若老师依照自身进行情境教学的设置,不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不仅达不到理想教学目标,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更加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时,老师需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需求合理设置情境。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教学过程中,此篇课文内容节选与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以此让学生学习,了解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此篇课文与其他人物描写不同,其中细节描写以及环境渲染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还包括有打斗场面,对学生来说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时,除去文章内容,老师可向学生展现更多的智取生辰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紧接着,对于文章中打斗的场景,为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限制时间内对文章打斗场景段落进行朗读,并融入感情。而后学生自主举手朗读,尊重学生的心理。当学生主动站起来朗读时,不仅可以更好的带入思想感情,也能够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众所周知,《水浒传》已经被拍成影视作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的主题曲,其一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其二,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从而对水浒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而后更好地投入到课本学习中。
根据学生兴趣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可以让老师得到更好的教学反馈,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促进自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老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进行教案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能够走入到情境教学中,在其中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文知识。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多样性,长时期吸引学生目光,保持情境教学法对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