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红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大于学校,吉林 榆树 13043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得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阅读课上可以做到以下五点,以达到其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老师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多用积极的话语赞扬学生,用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如老师应多用“这位学生说的很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太棒了”或“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你看……”一类的语言。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取得了主导权。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阅读是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过程。要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就要引导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办图书角、图书交流会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带领学生进行小型舞台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有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慢慢形成。儿童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生读书,主要是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其所处的社会时代,了解主人公形象,学习名著中主人公的奋斗精神。当我们师生共读时,自己会感觉人生天地高远辽阔,觉得大自然美丽清新,觉得人生珍贵可爱,觉得踏踏实实做事便有无穷的幸福和欢乐,感觉自己应该抓紧时间为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易接受新鲜事物,根据这一特点,组织各种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如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读书方法;创设环境演讲演练,组织综合读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齐的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如鲁迅、华罗庚等,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
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播、泛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年段的课外阅读量。因此,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通过课内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不论是从阅读书籍,还是从学生的阅读方法上都要加强指导。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首先通过预习教材教学文本先学先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后导后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阅读课堂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