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8 12:55:16常翠芝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常翠芝

(河北省滦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滦州 063700)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可以分为三层:一是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层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工学结合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基础上所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导向学习符合需求的教学内容;三是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岗位工作实践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工作内容,从而我以后迈向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工学教学模式下主要的特点有:一是教学主体多样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则是整个教学活动培养的主体,企业只需要享受学校的教学成果即可。而在工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仍然是教学活动培养的主体,但是学校和企业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任务。这样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属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二是教学模式多样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采用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则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订单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工学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三是教学实践比例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也开设了学生实践课程,但是仍然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既要求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控加工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工学结合教学活动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数控加工机床工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在企业实际数控加工操作中经常应用到的加工工艺以及所使用的加工设备罗列出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实际数控加工机床基础设备。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数控加工教学时还需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将数控加工知识一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开展教学,这样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球头螺杆零件加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开展球头螺杆零件加工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大目标分解为加工任务工艺分析、加工程序和难点分析、加工过程分析、质量检验分析、产品展示和评价分析多个小目标,然后针对小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而无形之中增加学生对数控加工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构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在工作结合模式下能够重构数控加工教学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围绕企业实际岗位工作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重构了“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和“使用数控车床制作典型零件”课程,这样在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之后能够将企业实际数控加工操作中的过程要素进行凝练,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进行数控加工中还增加了“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和“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三个学习项目,而每个项目中都有轴类零件、特形面零件、槽类零件等典型零件加工内容,这样可以通过零件加工内容的反复实践,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

(三)优化教学环节

数控加工教学主要是沿着理论知识教学、加工演示环节教学、学生自主编制程序环节和企业现场调试程序环节等开展教学活动的。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够对这些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理论知识教学环节中主要是对“数控机床的基本构成”为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该环节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机床操作的原理以及数控机床基本编程知识。因此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机床的原理以及编程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机床之后的功效差异,从而系统性的了解数控加工机床理论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职业类院校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数控加工教学既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发现工学结合模式在数控加工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教学活动中要多与企业、与实训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岗位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