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与阅读实践、生活实践的整合研究

2021-11-28 12:55:16蔡春辉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蔡春辉

(弥河小学,山东 青州 262501)

在习作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方面,我们进行过无数次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最终发现习作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其与阅读和生活的整合这条路径。我们会从阅读实践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从生活实践中提取习作所需的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只要认真挖掘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资源,也是让习作“有血有肉”的保证,为学生也提供了表达真情实感的机会;在阅读活动中习得习作的方法,掌握习作的技巧,那么学生写作文就不难了。将习作教学与阅读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为教师构建与实施习作课程指明了方向。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习作教学与阅读实践进行有机整合

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是各自孤立发展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中共同提高的。在新教材基础上将习作教学与阅读实践进行整合时,要发挥阅读实践的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读促写,我们应该做足以下功夫:

(一)发挥教读课文的作用,时时处处挖掘习作契机

在教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不要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不能再咬文嚼字,使教学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不能使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大量的理解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造成了“读”与“写”的分离。也就是说,在教学教读课文时,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阅读理解性的活动,挖掘习作教学的契机,时时处处都可进行习作训练。在解读文本时,总要分析文本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方法,总要评价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这是让学生了解习作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的有效契机,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在教学生如何描写事件时,如果要运用到环境描写的手法,那么,就要考虑其是否有“助”于这件事的发生,甚至还要朝着能不能表现中心思想这个方向进行思考。如果我们只是运用这种抽象的方式进行描述,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以教材中典型的环境描写片段作为依据,那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就会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当然,教材中选编的大都是名家名篇,因此在引导学生模仿其写作技巧时,要结合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适当地简化变成他们可以接受的习作知识。

(二)进行习作指导尽量到教读课文中寻找依据

小学生习作常常出现用字、用词不准、随意的情况,那么在进行相关指导时,我们既可以选择用字用词方面非常讲究的诗歌作为习作指导的依据,也可以选取讲读课文中作者在用字用词方法的巧妙之处作为习作指导的依据。如我们可以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用字之妙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如题目中一个“忆”字,就直接点明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诗句中的“独”“异”等字也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隐含着一个少年背井离乡、孤独寂寞的心情;又如“倍”“遥知”等字词也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又如《猫》这篇文章奇在活用了一个“你”字。“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中的“你”字并不是确指,而是说“任何一个人”,这表达了作者坚信小猫的可爱足以让每一个人都不忍心责打,进而从侧面烘托了其对小猫的喜爱。教师由此进行习作指导后,学生在习作中就会关注用字用词的准确性、艺术性。以写哭泣为例,当写到小伙伴因为某种原因哭泣时,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用啜泣、呜咽、低声哭泣、还是抽泣呢?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而不是盲目地随意用字用词了。

二、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整合

要想让小学生习作做到“我手写我心”,那么习作教学就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去写。“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因此加强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整合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新的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调动他们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他们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物、景,在写真人真事的时候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套话空话,使习作真正成为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要达成上述教育目标,我们必须带领孩子们观察事物,让他们在生活中收获切实的感受,这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条件。从“教”的视角来讲,指导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建立起联系,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基本途径。如为了写好《我的乐园》这篇习作,让学生真正表达出自己对“我的乐园”的喜爱之情,教师特意安排学生再次到“我的乐园”如小河边、校园里的花园等处进行观察、感受。当孩子们用心去体会时,“我的乐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让孩子们产生了喜爱之情。将生活实践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学生喜欢观看图片、影视材料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从网络渠道为学生搜集更加广泛的生活素材,用这种间接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实践。

综上所述,在习作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习作教学与阅读实践、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结,并找准它们之间的整合点,更加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整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