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华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融创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情感教育是我们传统教育常常提到的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是一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教育,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处理好与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情感辅助教学,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积极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以外,得以培养出丰富的情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一种长效的教育。教育学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但是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育人,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笔者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是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丰富知识储备,而这一切则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传递情感。情感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智慧教学策略。
新课改之后,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还在分数之外不断落实体育、德育、美育,唯独缺乏情感教育。在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目标之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学科都要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当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是指6-12 岁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具有了一定的思维,懂得了守恒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运算,但是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以笔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了解来看,小学阶段学生较为活泼,自制力差,对学习没有概念,对学习的认知还处于被动阶段,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缺乏内驱力。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如何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对待大多数学生群体更多的是爱,爱与包容以及耐心,体现在细节之处,同时和学生做朋友,才能够实现教学有效与师生关系的双赢局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不是天生的,纵然人生来就是感性的,情感也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发掘,也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是我们育人的重要部分,也是达到良好教学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呢?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思索、探究;首先要了解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各有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教师不能采用一以贯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学会观察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同时在上课之前可以平易近人一些,多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要多注意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朋友不是敌人,教师不必高高在上,适当严厉树立威信的同时也要注意关爱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情感教育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智力发育迟缓、自我认知不清晰的学生,教师要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适当把更多目光聚焦在后进生的身上,多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自我认同感,提升学生自信心能够更加有利于教学,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系极强的课程,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并能够将信息技术中学到的知识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常用的一些操作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喜爱老师的同时,更加喜欢本课程,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喜欢本学科教师的学生会更加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情感教育第一步是教师要努力修炼自己,成为一个可爱的人,成为一位有魅力、有感染力、有趣的老师,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情感教育如何渗透到每一节课的40 分钟里,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同时不断更新自己,才能搞好教学的同时做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升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还需要不断探究实践,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分析从而展开教学,更多地在实践中探究适合小学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所有的教育的根本都离不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