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

2021-11-28 12:55:16高余丽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高余丽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钢琴教学模式传统,形式单一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教师讲解一些弹奏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加强练习,最后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在练习中的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形式比较简单,没有让学生深入体会乐曲的涵义,只是在课上采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钢琴视频或简单欣赏一下乐曲,为了达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演奏一首曲子。学生虽然每天都刻苦地练琴,但只是机械的练习而已,不会去深入思考曲子表达的涵义、情感和演奏方法等,这种教学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完全体现出音乐艺术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习惯于教授演奏的技巧,忽略基础理论知识和传授学习的目的,在考核中只是要求学生正确演奏一整首曲子,并没有对学生的乐感和曲子表达的涵义进行深入的考核,不注重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大部分练习过程中过于追求演奏曲目完整和音乐效果,忽视了弹奏时的真情实感,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理解音乐带来的感受,在钢琴教学中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高校钢琴教学的教育理念落后。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一)合理地调整教学理念

高校钢琴教学需要正确合理的教学理念,学校对音乐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针对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不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一所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决定了教师对待教授钢琴艺术的态度,设立音乐学科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充实学科,而是为了专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设立,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去教授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在钢琴教学中对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中,改变课堂形式和教师改变教授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以往只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也可以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利用,通过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布置课后教学任务,不再是单一的完整演奏下来,而是让学生在考核演奏的过程中,表达曲子内在表述的涵义以及作者作曲的真实情感,通过演奏曲子,学生去曲子中学到的不只是一些演奏技巧,还有背后一些的人文历史,教授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在音乐学习的不断实践中,学生越发喜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为教学创新改革提供一些新的选择。例如,教师在讲授弹奏牧童短笛时,因为是中国曲目,大家耳熟能详,所以教师着重讲授弹奏的正确性,要把每一个音符都表达清楚的同时还要兼顾每个阶段的情感,乐曲结束是在高音区,演奏时手指触键要轻柔,音乐逐渐减弱,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摒弃原来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通过了解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发挥极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真情实感带入演奏的曲目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给学生,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够给予良好的反馈,而不是单纯地去讲解曲子弹奏的技巧,这样在教授中,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生动性,也能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听觉形象,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四)加强音乐教育观

音乐教育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通过在音乐教育中的学习,也可在日常的学习中体现中出来,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完善自身,并在其中学到了怎么样的人文知识,过去只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音乐教育也只是粗浅教学,但在现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人们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自己的培养,在学习音乐艺术,可以以音乐艺术那一层面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正直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平衡自身的状态,有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在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环。

三、结束语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很好地理解和认知,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对钢琴教学有着合理的理念,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教师更加深入的指导学生,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过程中,师生能够有真正音乐教育意义的互动,加深高校对钢琴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