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淑梅
(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引言: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及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关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大会上提出的中心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渗透到大学的每一门课程,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互联网背景下,要学会对互联网的便捷性、灵活性加以利用,以此挥发协同育人效应。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课程里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中国人容易受第一语言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很难建立英式思维,因此大部分的英语老师缺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理念,也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思政教育的融入影响着学生英式思维的建立。即使有一部分教师赞成融入思政教育,有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的先进理念,但是融入的方式方法单一、很难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学习环保这一主题时,只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单词、语句、并未深入挖掘。另一部分,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课程思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趋势,大学的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出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将慕课、微课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引入到英语课程思政中,促进思政课程的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仅仅的依靠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发展需求,因此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实现教育教学与价值观引导的双重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英语是伴随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开始到大学结束的必修课程,所占分值和学时相对较多,在大学的英语教材中也存在着很多思政教育的文章,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赋予学生乐观、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赋予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思维可以教会学生用辩证主义看待问题,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具有西风文化的价值取向的内容和知识,大学生可以用辩证思维看待,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人才,因此将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势在必行。
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大学的英语课程题材较为丰富,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模块,例如:包括:健康、环保、情感取向、金钱观、价值观、节约能源等[3]。在学习相关的模块时可以适当地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辩证思考,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入,例如:可以根据第一单元的健康饮食为例,让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关于这一主题的微课小视频,视频里面要求体现出健康饮食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而让他们意识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如何才能健康饮食。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主题所讲授的核心思想,在上课之前引入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者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三观,使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输出能力。例如:在学习节日这一主题时,可以将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春节”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见力教学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老师可以做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单,同时发布在平台上,课上老师根据本节课的英语内容设计课程的思政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家庭”这一主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探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是如何形成的,帮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温暖的家庭都需要家庭里面的每一个成员用心付出和关爱彼此,常怀感恩之心。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是大势所趋,教师要积极探索出学生乐于接受,新颖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慕课、微课以及其他网络资源融入到英语教学里,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