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娟
(榆树市秀水镇大于学校,吉林 榆树 130436)
探究性学习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没有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是一味的开展盲目的探究。如,过度重视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而忽略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价值,只体现出了新课改对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创新而忽略了继承。同时,一些教师为响应新课改以及学校的号召,不论内容适不适合,一律让学生全部进行探索学习,如,一些较为简单的、介绍性的知识就不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如若开展就会使教学时间和资源得到浪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实施上仍然停留于表面工作,而没有深入到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去,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较为肤浅,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如,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为学生创设难易程度适合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情境以供学生去探究,而只是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将探究式教学方式硬加进去。像这样流于表象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得到良好的开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向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用一系列设计好了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牢牢地控制学生思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工具。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所做的一切最终必须通过儿童自己,完成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儿童自己。“数学新课标” 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要实际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探究性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从单纯的灌输和说教转化成学生主动的认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只有培养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繁重的学习当中,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的时候,老师拿出两个苹果问学生,如果将这两个苹果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能分得几个苹果呢,学生肯定会说分给两位同学,接着教师会问如果把这两个苹果分给4 名同学呢,学生会说每人分得半个苹果,那么这半个苹果用数字怎么表达呢,教师的提问会带给学生疑问,而这种疑问|恰恰激发了他们想要搞清事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随之可以将课堂引人分数这一章的主题,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讲解课程,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正确方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在学习中“再创造”的意义和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在数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出发,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义、法则等巧妙的改变为问题情境是现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去寻求答案,去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点燃学生的主动探索之火,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把秘密全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的观察分析,“引”学生的大胆设疑;“引” 学生的充分活动;“引”学生的各抒己见。学生探究新知,体现在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新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获取新知,探索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只要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教学退位减法计算23-7 时,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从中发现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作“十”再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由学生探索出减法的法则,获得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