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杰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尤其是古诗词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但是,当下的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因此,教师应该从古诗词文化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发自肺腑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使师生课堂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返璞归真的教学思想,就是将古诗词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一元化解读,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解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教学效果的创新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倾听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个人见解和独到想法,并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当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一些语句产生疑问时,不要急于将课本明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思考诗词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借由简单的字眼和句子,为我们描绘完整的景象,内含深刻的意蕴,需要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品味。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最关注情境的创设。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契合古诗词的风格类型,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进行朗诵表演、背诵比赛、开展积累古诗词活动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引导学生以欣赏画面和音乐为辅助,强化对古诗词内在意蕴的欣赏和感知;可以选取与作者相关的生平事迹,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求知欲望。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其他很多方式,通过运用多种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课前进行材料收集、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演讲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深层价值。返璞归真的教学理念,是在这种朗读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形象体验,而不是强制学生将诗人的情感以某种固定的意义,如爱国、思乡、怀才不遇等内容进行僵化记忆。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该诗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凄怆的乡村画面,将诗人漂泊天涯的愁思完美地融入进自然场景中,是一种典型的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朗读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代入,即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一下“干枯的老树上缠绕着已经枯死的藤条,几只乌鸦在黄昏中发出凄凉的叫声,诗人在这样一幅悲凉的氛围下骑着瘦弱的老马顺风前行”。通过情景代入和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品味出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切的情意,并且感受到“枯”“老”“昏”“瘦”这些用词在古诗词营造意境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然而,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将这种意境和情感教授给学生,就会破坏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锻炼。
每首诗词的创作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与古诗词创作相关的衍生材料,也是层出不穷,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之前,需要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查阅与古诗词相关的史实材料、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筛选其中的典故,用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带领学生们步入诗人所处的时空环境,感受古诗创作时的心境。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培养,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为践行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注重古诗词学习的返璞归真,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高质高效地开展古诗词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