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有效性

2021-11-28 12:55:16郭文琪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郭文琪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0204)

引文: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而戏曲作为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对现代小学生进行基础的课堂戏曲教学十分有必要。为了使课堂戏曲教学能够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有效方法,为小学生的戏曲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一、以欣赏激“趣”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据了解,戏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有年代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上发展尚不成熟,对于学习的态度主要凭借主观喜好,所以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戏曲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戏曲学习具有厌恶或者抵触心理。而兴趣能够成为小学生学习戏曲的催化剂,在无形中推动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音乐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在戏曲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拉近学生与戏曲学习之间的距离,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戏曲的创作背景、内容等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使小学生能够对戏曲有初步的了解,提高戏曲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1]。

比如在学习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时,音乐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让学生了解这首戏曲的剧情介绍,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激发情感体验;多媒体画面感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增强学习的欲望,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戏曲教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将小学生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在戏曲教学中,提高课堂戏曲教学的效率[2]。

二、以表演促“学”

戏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如果音乐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欣赏,难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使小学生通过实践和不断模仿能够基本掌握戏曲的几种表演技巧,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戏曲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运用比较法将学生分小组的形式,使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友谊小组赛,比比哪个小组的戏曲表演最形象逼真。在课堂戏曲教学中融入适当的表演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戏曲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小学生作为戏曲表演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戏曲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起来,为小学生的戏曲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也是提高音乐课堂戏曲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

比如在人音版教材中学习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戏曲选段《打猪草》时,教师可先对这首戏曲进行规范的表演示范,然后将学生按照男生、女生的角色进行分组,使小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中体会戏曲选段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元素并完成作品表演。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要赋予小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的空间,使小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表演练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音乐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戏曲合作学习一味地放任不管,而是需要教师发挥自身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动作表演、唱腔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戏曲学习中领悟到精髓,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戏曲的兴趣[3]。

三、以展示搭“台”

定期搭建戏曲表演舞台,设置评价奖励机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为小学生创建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戏曲片段进行表演;还可以设置评价机制,对戏曲演唱优秀、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进行表扬,发放奖项,增强戏曲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加学生学习戏曲的自信,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戏曲学习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彰显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教学价值[4]。

结语: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对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合适小学生的戏曲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发挥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