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11-28 12:55李静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李静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四川 凉山州 615000)

应用题主要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融入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等,通过文字的描述形成题目类型,促使学生有机联系具体生活实践与课堂所学知识。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相对抽象和复杂,尤其是应用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巧妙运用画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借助情境教学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情境中,自主思考与探究,成为教学的主体[1]。例如:针对计算题的运算,可能会遇到类似长方体体积等问题的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绘制长方体,通过所画的长方体来掌握长、宽、高,进而针对具体的题目进行讲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情境的创设环节要尽可能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如提出问题:大家每天从家到学校需要多久?有多远的距离?鼓励学生寻找最近的一条路,促使学生掌握应用题中关于最短路程的计算方法。

二、培养解题思维

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明确题目中的变量关系,并未完全掌握题干信息,因而造成解答的错误。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与理解,以便学生准确读懂题目,增强解题思维,确保解题的准确性。当然引导学生进行题目信息的解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中的主要条件和误导条件,对其中的变量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融入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而得出正确答案[2]。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极易因无法读懂题目而出现畏惧心理或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题目的布置,如画图等,让学生轻松阅读、准确理解。比如,针对如下应用题:兔子有13 只,小鸡有16 只,请问兔子比小鸡少几只?教师可以借助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表示鸡和兔,在黑板上进行绘画,让学生直观看到哪种颜色多且多几只。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降低应用题的解答难度,还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三、完善解题技巧

通常一道应用题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这些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所得到的答案都一样,而在解题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这些方法,完善解题技巧[3]。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活动中,一题多解极为重要,不仅能避免学生采用错误的学习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快速找到最适合的解题方案,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应用题展开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解题的规律,从而面对各种应用题都能理出思绪、捕捉关键信息、找准突破口,快速且正确解答。

四、巧用多媒体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所以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培养,即: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将抽象思维具象化,向学生展示形象直观的图式,生动呈现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清楚了解相关问题。比如,学习路程和相遇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两辆车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熟悉且知晓相关的数学术语,学会在今后的做题活动中快速解码相关术语,准确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科学使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知应用题的解答乐趣,优化学习效果。

五、增加练习力度

虽然当前不倡导“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但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针对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小学生而言。鉴于此,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某个知识点或同一题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当然大量的重复练习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定力不足,很难长时间安静练习题目,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与指导,选择适合学生且富有趣味性的应用题型,而不是盲目讲求题目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同时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如:针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题目的质量,而不是关注题目的数量。

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适当增加练习力度,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与解题技巧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