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念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重庆 401420)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那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对学生加强思想上的教育。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特意安排了我国化学发展的历史成就,取得每一次成就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化学家,这些化学家身上闪耀着爱国的光芒,他们正是怀着对祖国的一腔炽热之情,才奋不顾身废寝忘食地投入化学的研究之中,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化学教材中曾经安排了这样一则材料:公元前16 世纪,中国历史进入夏末商初时期,也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中国的历史社会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司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品,铸造这一世界级的艺术作品,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出来,从而发明了湿法炼铜。从今天化学的角度讲,就是课本里面的置换反应。这项先进的世界技术,很早就被我国的劳动人民发现了,并且娴熟地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代表了当时领先世界的化学知识。
炼丹术其实也是一种化学知识的运用。秦汉时期,有人在炼制长生不老丹药的过程中,把硫黄、硝石等物,混合在一起炼制所谓的仙丹,有时会发生爆炸的现象,于是有人经过多次的实践研究,终于发明了火药。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被运用各领域当中,有力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尤其在军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洲人约在13 世纪时,才懂得黑火药的使用。这些历史上的成就,都是化学知识,是我们今天值得骄傲的地方。
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根据上课内容穿插讲解这些化学知识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在讲授碳酸钠的时候,教学的间隙里,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国家的贫弱,受到了世界列强的欺辱,在这种背景下,侯德榜勇敢地站出来,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向一个新阶段,所以说他的这种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在化学知识领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化学家,他们终其一生为化学事业奉献了青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凝聚了许多化学家的汗水和心血,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劳作,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化学家的这种精神品质,对于今天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随着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学生的吃苦精神大不如前,坐享其成的心理普遍存在,那么就需要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勇攀化学高峰的道路上,受到启发受到教益。如上元素周期表的简介时,教师完全可以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知道想要做一项成就,必须经过吃苦耐劳,才能有所收获。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反复的失败当中总结经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有可能成功。
门捷列夫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究各种元素,他希望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特性中捕捉到某种共性的东西。他不分昼夜地进行研究,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们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于是出现了“地球村”这种说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生产的各种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肩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重大责任。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大气污染的情况,生活当中如何去做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给人创造一个干净和谐的家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始终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