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展
(山东单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单县 274300)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到2020 年年底,全国各县级行政区都建立了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进入运营阶段后,县级新闻广播要继续保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在融合传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笔者认为,融合传播既可以使县级新闻广播的报道突破时空限制,还能够集聚各平台的优势,打破受众与用户之间的区隔,实现信息来源多元化、内容定制丰富化、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对象精准化、受传播互动实时化和用户体验个性化。
在以往的工作推进中,县级台新闻主要秉持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及实效性工作原则,对新闻稿件进行采编、处理。从而使观众了解最新发生、与民生问题相关或较为典型的热点问题,并使新闻播报具有层次性、准确性与完整性,促进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中,民众更习惯通过数字电视、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接收和了解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新闻应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转变工作方式,优化自身工作开展形式,拥抱融媒体。为此,一方面,应练好基本功,发挥专业所长,能够理性发声,为观众呈现客观、真实、全面的新闻;另一方面,应重视多渠道进行信息的发布、促进分众化传播,使新闻传递变得更加精准。这便需要县级台新闻能紧抓工作重点内容,提升采编速度、注意信息甄选、密切联系观众,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破解传统新闻工作的传播壁垒,提升新闻传播速率,提升节目影响力。
县级金融媒体中心是县内主流媒体。伴随着新时期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县内所有媒体相继涌现,具有技术维护和资金独立运行等特点。宣传内容主要是发布和传播其他平台播放的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数据服务和利益的存在,所有媒体服务平台都难以接入主流媒体。当前县级媒体整合中心的组织结构是,在不形成“互联网+”的情况下,简单地整顿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严重缺乏信息的垂直应用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渗透和聚合,存在着“多而不精,良莠不齐”的普遍问题,主流媒体的公共资源严重浪费。
产品质量是检验舆论传播影响的唯一标准。受信息收集和整理的影响,传统媒体和电视上的新闻收集和编辑时间相当长,制作产品的方式比较简单。新闻收集和编辑主要集中于电视新闻,而电台和网上新闻报道则采用录音的原则。信息检索、编辑、制作和广播混为一谈,严重分离。有一些现象,如过时的电视新闻、冗长的广播新闻和网络新闻。制作出的新闻产品令人满意地枯燥无味,内容单一,使主流媒体难以达到“准”电视新闻、“短”电台新闻和“快”在线新闻的特点。
随着行业的发展,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县级新闻应重视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现实情况是,很多新闻思想都过时了,习惯于收集材料,以熟悉的方式制作新闻。这不仅会影响新闻的有效性,而且会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从而限制新闻工作。为促进县级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与媒体整合的结合,应重新树立工作观念,更新材料收集整理方式,提高新闻速度,使信息传播专业化、有效、真实、创新,打破工作限制。采用高科技、软件和硬件设备,将新闻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优化观众的视听体验,方便其新闻阅读方法,使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包容,覆盖更多受众。
所谓报道的时效性,主要是指新闻的时新性,即发布速度要快。融合传播语境下,新闻广播依然是报道权威新闻、传播主流声音、正确引导舆论的主流媒体。以前的广播新闻大多为录音报道,形态是“过去时”。网络时代,媒体之间对新闻报道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时效竞争,县级新闻广播要努力实现直播常态化,把日常新闻报道由“过去时”改为“现在进行时”。在采编实践中,县级新闻广播要讲究报道时效和舆论引导,就必须追求事件性新闻的首发,通过率先报道来获得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权和定义权,从而对主流舆论产生影响。快速传播新闻信息是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广播的这种优势也在被逐渐消解。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实时性,要求传统新闻广播在加快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报道时效,以此来确保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融合传播语境下,县级新闻广播要继续发挥好声音优势,追求声音给用户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既讲究声音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又注重给用户美好的听觉感受。为了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广播媒体,县级新闻广播要在坚持台网并用、整体转型的基础上实行矩阵传播,通过增强报道时效来掌握舆论引导的先机。融合传播条件下,广播的收听终端、内容供给、收听场景、听众构成等都在发生明显变化,首先是收听终端多样化,实行的是多维立体传播;其次是用户群体裂变,年轻听众再现回流;再次是收听场景多元化,新闻资讯成了最受青睐的内容之一。广播新闻报道的特征是“短、平、快”,但在网络时代,这个优势已不再明显。县级融媒体中心投入正常运营后,新闻广播要改变传统的运作思维和模式,注重对受众需求、信息产品、传媒市场的研判与分析,从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入手,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通过传播形态的多样化融合,实行跨平台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新闻信息获取习惯及途径发生巨变,逐渐呈现碎片化趋势。而一般来讲电视新闻节目时间较长且需在固定时间段收看,与现代人的信息接收习惯格格不入。所以,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对传播形式予以创新,除了在新闻宣传内容中渗透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效利用新媒体这一新兴传播形式,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实现新闻宣传手段的创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除了用音、视频保证新闻内容的动态化呈现以外,还应善于利用社交平台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型平台。借助社交平台的便利性,不仅能与受众形成互动,也能了解受众对新闻宣传的切实感受,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受众主动参与意识。可见,通过创新新闻传播形式,能助力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的长远发展,也与新媒体发展形势相契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最基层的传播机构,承担着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新闻宣传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业,强大的宣传阵地和技术端口具备了整合县域内全媒体的能力。因此,县级媒体要借助文化体制改革制度优势集中整合自媒体机构、搭建统一平台,打造一个服务性、功能性、融合性的共享整体,以优质的数据资源服务项目反哺和壮大传统媒体。比如,打破广播电视、新媒体、自媒体数据技术业务的壁垒利益和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以技术手段和制度优势整合县域内各网络自媒体,将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尽快从简单嫁接迈向资源通融、手段互融、内容兼融的深度融合,由县级融媒体中心垂直管理数据业务和技术维护,推动县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传播格局,实现由“+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蜕变。
内容是节目的生命,目前县级媒体广播电视专题节目收视率逐渐萎缩,群众对新闻资讯、问政民生类节目的信息需求量增大,手机点播成了受众接收信息的直接手段,创办创新节目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考虑受众和市场的需求,打破流程、简化分离制作等生产杂糅固化一体的流水作业,分团队创建兴趣小组,借读瓜州品牌文化、历史文献,承办文史新闻资讯类节目。借用手机平台,收集观众关注的话题,采访群众感兴趣的故事,创办娱乐生活类节目,讲好瓜州故事;借助时政平台,收集群众关切的话语,了解事实真相,采访相关人群,承办问政民生类节目,满足群众生活的问计需求;借用融媒平台,汇集受众关注的话题,制作新媒体产品,满足手机客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以不同内容、不同需求,创作一批受众所闻、所听、所看的新闻精品。
根据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的范围和程度,规划人员把握团队,对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内容进行创新安排。简而言之,情景替代的深刻结合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县一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的情景氛围,即使他们不是亲自来到现场,也能与县一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互动。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框架。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创新处理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主题选择既及时又独特。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选择实时新闻材料时,选择了围绕人民的小规模实时新闻材料关注,从小规模实时新闻材料关注中发现了生活的伟大智慧。第二,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创新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功背后电视新闻事件的选择反映了电视新闻创新处理的不同生命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是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处理中的一道黑线。第三,纪实技术呈现了电视新闻创新处理的艺术生活。真的记录了电视新闻创新处理的事件。第四,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创新处理既有价值又有美学意义。
在媒体信息技术背景下,新闻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发展方向,跟上时代潮流,开展新闻制作的前期工作和后期处理内容,重视内容产品的整合。与此同时,有必要评估新闻材料的价值,对其进行良好的分类和分类,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相关信息材料输入相应的数据库,确定内容相同的新闻产品的渠道,并以不同方式对新闻产品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传播信息的价值正确,传播的内容正确。在媒体时代,通信平台的多样化、信息结构的差异以及海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验证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综合处理。如今,我们记者提供的新闻材料很多,由记者上传,由社会媒体人员匿名发送。同时,新闻还可以通过QQ、微博等形式接收与自己信息相关的材料,建立相应的材料库,做好材料分类工作,以便快速查询和日后使用。
从媒体整合时代出发,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创新处理展现了其背后电视新闻事件的艺术技巧,反映了其背后电视新闻事件。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这种创新处理加强了电视新闻事件在电视新闻创新处理背后的能见度,同时对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创新处理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