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华
(云南省巧家县金塘镇仁和学校,云南 昭通 654601)
作为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情感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使学生语言能力与创作能力形成。通过对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这一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教育意义,忽略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在实际练习中并不具备完善的写作思路,不知道如何写出符合相关要求的文章。课堂活动中,教师会采用仿写与技能技巧教学的方式进行写作教育,忽略对学生的引导,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后续教育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写作教学的重视,并组织各种类型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因素。当小学生对某一件事情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则不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学习。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分析,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写作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无法从中获得愉悦感。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师生缺乏情感上的互动,所以导致学生参与写作学习热情不高。在未来教育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写作素材匮乏等困难,其作文常常会出现缺乏写作情感、表达生涩等问题。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单一、阅读量少,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产生写作水平不高的问题。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多数为固定题目、固定格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局限了学生写作思维,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对小学生而言,三年级以前的作文主要是“看图说话”形式,学生通过具象的图画进行描述和联想,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式。到了三年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正式迈入习作的大门。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没有图画的引导可能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等问题。因此,教师在三年级这一过渡时期的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口语作文”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转变,例如,在某一个主题之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组织语言,随后说出一段自己的看法或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适应主题思考,进而让思维得到转变。
例如,教师在讲授课文《秋天的雨》时,在将课文基本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并组织语言进行描述,随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口语作文的形式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日常讲课的过程中利用此种方式逐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未来的正式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更多词汇的积累。
老师在带领学生写作前,首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爱上写作,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开始认可写作这件事情,他们才会慢慢地将写作当成自身的一种乐趣。因此,老师在为学生讲解作文前,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一些优美的作文。或者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分析教材中作者所写的文章有什么优美之处,学生在不断赏析的过程中,也会慢慢被语言的魅力所吸引,这对于写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比如,《荷花》一课,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对荷花的各种形态进行详细的描写。老师在对学生讲解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对《荷花》这篇课文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带领学生领略这篇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在这个讲解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使学生互相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等到学生分析完这篇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对于单元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写作,这样学生会认为写作比较简单,这样在一定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写作。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仿写也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过渡。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精美的范文,经典的诗词、优美的散文、有趣的童话寓言等,文中有序的表达、形象生动的语言都是仿写的内容,只要抓住契机,练写就不会机械单调。
例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学习作者的有序表达,学生这样写校园的大梨树:“我喜欢挺拔的白杨,也喜欢婀娜的垂柳,更喜欢校园里遒劲高大的梨树。春天,枝头上雪白的花瓣,在细嫩绿叶的衬托下,无比美丽。夏天,梨树的叶子又绿又密,仿佛是一把撑开的大绿伞。秋天,梨子即将成熟,果实黄灿灿的,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吊钟。冬天,大梨树就像站岗的上兵一样迎风挺立在那里,好像在保护我们校园的安全,又像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这样适时地练笔,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清楚,习作的意境才会更深远。
在三年级学习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而是在老师为学生讲解作文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爱上写作这件事情。老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讲解作文的最终目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最终目标,逐步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