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向阳镇东宝中学,吉林 通化 135305)
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觉理解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呈现知识的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互相协调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呈现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互协调的效果。那么如果呈现相互协调,使学生有效感知和理解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呢?科学合理的导入新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的八种新课呈现方法;直观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 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以及使用上述方法的注意事项。
新课呈现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作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 日发放的“ 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一般来讲,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新课呈现也相对容易,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直观导入法是在新课之前把以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教学图片、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导入法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切入新课主题快速、高效。
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出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和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谈。师生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学科。这样的导入活动自然而流畅。通过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为新知识技能发展做好了铺垫。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英语教学法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解释为对上一节课或新近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查和复习。认知心理的同化理论也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活和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乐中达到温故而知新,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英语游戏导入法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活动。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英语课上,有时我们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思想引领作用,导致英语学习只是简单的机械作用和大量的题海战术,过于应试化,功利性太强,而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十三四岁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慢慢形成的这样一个人生阶段,长期的简单的机械操作和大量的题海战术,只会让他们感觉学习英语枯燥无味。对于学得好的同学也只是会考试的机器而已。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英语能力、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取舍加工,适当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整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单元根据话题进行整合;同一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粗去糟,优化课堂设计,丰富教材内容。教材整合不但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资源,而且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出了教材内在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了学习中的无效环节和重复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