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枫桥镇中心幼儿园,浙江 诸暨 311800)
早期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各种图画、色彩和图像等等和成人的语言、指导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所谓的早期阅读活动有幼儿用手指自己翻阅图画书;看各个画面并能将其拼凑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知道故事的内容;会利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或者听成人讲故事等等。
幼儿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各种早期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智力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史蒂芬·克拉克曾说过“早期阅读----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1]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甚至是对全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在美国最具盛名的课程专家瑞夫·泰勒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于幼儿的行为范型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根据他的观点,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孩子的身上引起认识和探索作用以及理解、认知和欣赏的态度等得变革。我们可以从早期阅读的特点看,早期阅读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存在着独特的意义,并且存在着与语言活动不同的任务。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之前应该先让孩子爱上阅读。因而家长和老师应该从点滴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不管在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利用各种办法来激发和唤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以便他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中持续和主动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所谓兴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书产生不了应有的兴趣,那么阅读就将成为空谈。其中早期阅读尤为重要。我们因从胎教开始就进行早期的阅读教育,等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其对图书等各种书籍产生熟悉感,从不懂其中的内容到逐渐懂得,在这期间我们更应该注意,要按照幼儿的兴趣发展方向适时的变换图书的内容,从而保全幼儿的兴趣。我认为重要的是让幼儿养成每天定时阅读的良好习惯。
儿童要读懂一本书,必须具备很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幼儿而言,阅读是既熟悉有陌生。熟悉是指,幼儿会有意无意地去翻看一些绘本,而陌生是指他们根本没有把阅读去当回事情,并未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利用图书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2]因而在幼儿期培养儿童的阅读水平尤为重要。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一些研究发现,缺乏早期阅读经验的孩子,在日后入学会出现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的适应困难等。因而我们应该对幼儿实现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和持久的影响。因而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指导时,要注重家庭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家庭的环境设计,为幼儿的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要做好充分的表率工作,可以常常带着孩子去书店,并带领孩子进去适合他们的读书角,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讲解适合他们的幼儿图书。也可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看,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欢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的工程中,家长应该及时地和幼儿进行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阅读的近况。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阅读指导。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先感到阅读的乐趣,教师提供充分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幼儿的阅读达到最有效的成果。如在语言活动中的《七色花》由于故事比较长,为了让幼儿能过自己完整的讲述故事,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发放有关的阅读材料和图片,让幼儿自己根据图片和材料来慢慢回忆和讲述故事。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应该在幼儿进行阅读中,仔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言行,并且给予幼儿及时地正确的指导,引导幼儿如何进行阅读和讲述故事。
1.教师把早期阅读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教师应该和幼儿约好阅读的时间,之后慢慢培养幼儿养成定点阅读的习惯。
2.加强发展幼儿的口语水平。教师应该多与幼儿进行对话,增强幼儿对日常词汇的理解、运用和积累,以便幼儿更好的阅读。
3.教师常和幼儿讲述幼儿故事。作为一位幼儿教师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拿起适合故事书给幼儿讲述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将大量的故事情节留在脑海中,让幼儿意识到“好听的故事”和“阅读”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产生阅读的愉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