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有华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族乡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素质教育得以全面的运行,全新的教学思想注入到整体的课堂教学发展中,展现学科教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知意识,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以唤醒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精准的把握教学发展的方向,不能与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接轨,阻碍学生综合素养和水平的提高。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灵动性地进行课程的更新和转化,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进行课程的调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变革教学思路,促使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更加深度的运行,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科学知识,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以小学科学课堂为例,就如何实施和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如下阐述和说明。
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特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只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才能让学生的科学潜能得以全面的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许多教材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致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受到限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度运行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课堂教学与生活化资源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整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升级和转化。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生活化,尝试的挖掘,借此进行两者之间的深度整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轻松自如地让学生接受科学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科学潜能。
比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从生活中挖掘资料,然后借此进行课程的调整,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仔细的观察,此时学生不仅能够直观的分析植物的花、页、根、茎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从中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接受科学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展示。通过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亲切感,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科学原理,加深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的科学潜能,得以全面的发挥。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目光放在学生如何掌握知识上,而忽略学生整体探究素养的提高,致使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必然会受到限制,不能很快的攻克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渐渐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科学的热情。面对此种情况,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规律,寻找到教学资源与实验探究的融合之处,能够成功的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得以持续的增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创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中自由的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创造性的进行课程的运用,要把握教学资源与实验探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观察问题的本质,同时也能把实验原理进行系统化的归纳,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度的挖掘教材中的丰富资料,让学生亲身感悟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气体,然后以此为实验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仔细的进行参与和表达,能够成功的掌握其中的方法,进而对二氧化碳这一气体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此时不仅能够很好的攻克本节课的难关,同时也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质疑心理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此时学生不仅能够深度的进行探索,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全面的提高。在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缺乏实践性,在解答中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沉闷,阻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新课名标准的思想,全面设计不同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借此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从中进行问题的解答,并营造出民主宽松的氛围,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全面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增强。譬如,让学生做种子的萌发实验时,学生会问教师:“我培育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我培育的种子怎么萌发了呢?”“怎样才能使种子萌发呢?”等问题。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进一步启发学生,不断的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索,同时学生也会积极地进行讨论,寻找到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水里面没有空气。而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等,没有了空气,种子自然就不能萌发。我想这样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比教师越俎代庖的讲授实验或演示实验,效果来得更深刻些,要更好些。
课堂教学不能单纯的存在,必须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来完成,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实验活动是精彩纷呈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精心的进行准备,协调好学生手和脑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要让学生关注实验的形成过程,并从中进行深刻的感知,最终得出实验的结论和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会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才会更加深入相应的学生的科学思维才会得到锻炼整体的实践性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上升。比如在进行《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与本节课有关的实验器材,诸如烧杯、盐、水、勺子、玻璃棒等。随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重点引导怎样取盐,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步骤写下来。在探究过程中强调思维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前指导学生好好动脑,做好实验设计与安排。动脑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的研讨,通过层层推进,严谨而周密的研讨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科学课程的丰富性和综合性是其最主要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让学生拥有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通过整体的教学内容,全面挖掘课程的优势和特色,要让学生更加关注于课程的演变之中,加深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感知意识,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尽情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真正实现课程的学以致用。比如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用橡皮泥进行动手探索。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探索什么样的形状可以让橡皮泥沉入到水下,什么样的形状可以让它们浮在水面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总的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全面运行,把握关键点,运用多种智慧,展现课堂教学的优势,形成高效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关注,让学生更加深度的运用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认真的总结每个教学步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面探索上述策略灵活性的进行组织,开阔学生学习科学的视野和范围,变革和调整教学进程,促使各个方面进行密切的统一,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程学习的动力,促使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