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

2021-11-28 01:23:11龙兴芳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声乐想象

龙兴芳

(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第一中学,贵州 麻江 557600)

引言: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升级,教育领域对于右脑的开发与关注也在不断提升。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曾经说过,只有当大脑的右半球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时,这个人才能够具备创造力。众所周知,人类的左脑更擅长处理语言、逻辑等抽象性的问题。而右半脑则更擅长处理音乐、颜色等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只有实现人类左右脑的协调开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就右脑的开发而言,音乐的声波以及节奏的训练至关重要,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声乐教育的价值与魅力。下文结合声乐教育的开展实际,尝试从形象思维、听觉思维以及想象思维的培养三个角度,就声乐教育的组织问题进行思考。

一、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

(一)声乐教育对形象思维的培养

“想象”是指在人的头脑中就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处理加工,并由此产生新的表象的一个过程。作为思维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我们也可以将想象理解为形象思维。

歌唱艺术是以“人”为乐器,歌唱的过程就是在大脑神经的支配下,对身体相关部位的调节,继而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的过程。在很多时候,想象要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可以囊括世界万物,同时想象也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所以说想象思维就是一种加入了主体情感的想象,是创造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声乐艺术教育的组织开展中,学生想象思维的升华具有较强的隐秘性,这也使得想象思维同时具备了具体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特征。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声乐理论的应用是处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中,例如气息下沉、喉头放松,以及声音的高位置等等,这些概念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通过发挥自身的抽象思维以及具体形象思维,通过自身左右脑的有效配合来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允许学生发表观点,也要鼓励学生去表达不同的意见。借助于这样的方式,在引导学生发出优美歌声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间接的助力了创造思维的培养。一如前文所示,具体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对旧形象的加工创造来推动新形象的产生,这本身也是对声乐演唱训练的最好诠释。

(二)声乐教育对听觉思维的影响

歌唱的形象思维主要是以听觉表象为思维材料的,练习者通过对大量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声音形象。沈湘教授作为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其对于听觉思维的培养就曾有过这样的诠释“歌唱一首曲子,首先要对着谱子在心里唱,在没张嘴之前,自己的耳朵就已经听到了,哪个部分该怎么用嗓子,哪个部分又该怎么处理。”由此可见,听觉表象也是歌唱形象思维的基础,作为歌唱者,其在演唱过程中对于自身声音判断能力的养成,就是依靠综合传导听觉的途径来实现的。听觉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优美声音,去倾听优美声音。同时引导学生去对优美的声音进行想象与追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感受演唱过程中音色、字音处理以及高低声区的统一,以此来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歌唱声音的位置。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对自身的演唱技能进行控制,首先就作品本身的音乐语言认真地聆听,当通过听觉感知来获得客观体验后,才能在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歌唱的过程中,以主观的听觉感受去引导自己唱出更加优美的声音。所以说,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创造思维的培养过程,更是一个创造艺术、创造美的过程。

(三)声乐教育对情感思维的培养

声乐演唱不仅仅涉及有音调的声波运动,同时还能够通过其自身所传递的情感,来引起演唱者以及受众深层次的心理体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情感想象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任何创造性的想象来说,其都必然会涉及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体会与理解,也能够在儿童的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波澜与共鸣。一如贺绿汀所言,好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正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真实的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其在接触声乐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知,就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体会,通过自身的转化进行再次的表达,继而达到感染观众与自己的目的。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这简短的描写也揭露了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学习《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为例,歌词中所描写的“湖上北风呼呼地响,舱内雪花白茫茫”,当看到这样的字眼时,演唱者的内心也要涌现出大雪纷飞下,穷苦人家在雪中缺衣少食的悲惨景象,此时的歌声如泣如诉,悲愤之情表现无遗。可以说,表演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观众。所以在童声乐教学中,对于“情”的培养至关重要。这里的“情”培养,也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手段,只有学生具备了对于“情”的想象,才能确保其自身沉浸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继而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唱腔。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付出的情感越多,其思维活动的创造成分也越多。

二、新时期音乐教育对于教师的新要求

(一)转变教师的发展观

教师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很多教师也渐渐失去了不断进取、探索学习的冲劲与欲望。实际上,作为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自身的“德才兼备”。其次时代的发展也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地吸收丰富的音乐知识以及专业理论,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去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们保持密切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诉求,加快合作伙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时,需予以充分地肯定,在学生遭遇挫折、情绪沮丧的时候,要予以鼓励与引导。只有如此,才能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体,在今后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也需要正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关键作用,重视和极力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论是从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中,都应该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坚持因材施教,正视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差异性,只要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也能为学生更好地腾飞插上翅膀,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决定了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才有着较强的需求与依赖。对于声乐教育工作而言,音乐教育本身也是开发右脑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利用音乐教育来助力学生的右脑开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浸染。音乐教育在右脑开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取代的,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也能够助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则合格过程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丰富自身学习体验的过程,更是其自身去感受和学习的过程。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声乐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0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