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鸭绿河农场幼儿园,黑龙江 佳木斯 156334)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一个文明国家的文化智慧,让孩子体会到祖先文化积淀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经久不衰。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对幼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要在这个阶段给孩子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树立自己价值观的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说服力,引导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在这个引导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此外,将优秀的传统文本融入儿童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还可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沟通,有利于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纯洁美好的人格。因此,在从人文层面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时,教师在讲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诗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当下的情感,让幼儿替代这种情况,进而引出诗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最终扩大幼儿对这种文化的理解。比如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人的画像,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介绍诗人王维写这首诗的环境和心境,让孩子思考重阳节期间父母是否在思念亲人,并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进而引出重阳节,再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介绍重阳节的人文知识,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幼儿园教育资源种类虽多,但内容和活动形式相对简单,多在语言领域、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教育方面。虽然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要进行改革创新,注重新内容、新理念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可以丰富教育资源,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设置适合儿童发展的各类教育,灵活运用多元化的现代教学设备,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积极开展故事会,引导孩子分享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故事;开展古装表演,让孩子穿汉服或古装,然后组织孩子表演古装剧;引入踢蹴鞠、扔沙袋、跳房子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同时,改变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激发其学习欲望,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教育。
近年来,西方文化对孩子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孩子对圣诞节和万圣节的喜爱已经超越了传统节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薯条、炸鸡块和牛排的喜爱和了解超过了饺子和面条。对外国动画的理解远远超过对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的理解。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传统故事,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
在传统文化展示日进行文化教育时,孩子们选择的对象很少。比如端午节的时候,老师会把各种各样的饺子放在区域的角落里给孩子享用,或者贴在墙上对应节日。大多数活动都是让孩子们听老师讲故事。这种节日教育是教师活动的核心。儿童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以及锻炼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他们会对节日主题的活动感到厌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父母的生活习惯与时代潮流息息相关,对传统节日文化重视不够。大部分家长觉得传统节日教育孩子是浪费时间,不如抽时间学习。
首先是语言领域。语言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孩子会说话,敢于表达,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领域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通过“编童谣”或直接引经据典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比如:“你拍一我拍一,中华美德牢记于心;你拍二我拍二,各民族都是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仁爱孝悌要当先;你拍四我拍四,诚实和礼貌是大事。你拍五我拍五,学习生活要刻苦;你拍六我拍六,尊师敬友要坚守;你拍七我拍七,文明礼貌争第一;你拍八我拍八,文明儿童顶呱呱。”精炼朗朗上口的童谣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还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社会领域。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学龄前阶段是儿童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因此,教师应该融入一些有助于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老师可以讲“孔融让梨”“卧鲤鱼”“胶囊萤火虫映雪”等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孩子认识到谦逊、努力、勤奋的美德和品质。此外,老师可以加强家庭合作,引导家长多收集有助于孩子社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绘本,与家长一起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睡前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社会发展,同时增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最后是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游戏正在慢慢消失。然而,这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游戏对孩子们来说非常“新鲜”。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这些传统游戏中,玩各种传统游戏,如“扔沙袋”“跳房子”“捡棋子”“老鹰抓小鸡”“摸盲鱼”“扔绣球”等。同时,他们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结合各种民间童谣,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新鲜的游戏中释放天性,“玩有所获”。
对于孩子们来说,拥有良好的节日氛围是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成功的一半。教育环境的营造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幼儿教师应充分了解活动的节日,包括习俗、背景等相关知识,并做好充分准备。良好的节日气氛会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过道、墙壁、幼儿园公告栏等宣传和规划中国传统文化,组织孩子收集传统文化节日的习俗并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挑选一些高质量的照片进行发布,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比如春节假期,过道、墙壁上还贴着“福”字,准备了鞭炮、葫芦等节日小挂件,营造了良好的“快乐教学环境”,让孩子们掌握了传统春节文化的内涵。此外,春节是家庭幸福的传统节日。老师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喜庆的气氛安排假期任务,引导幼儿帮助父母和老人做家务、送礼物和祝福,或者服务小事情,写下自己做过的事情,假期结束后在课堂上分享。
新时代的孩子要有创新、探究、冒险的精神。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应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学校,也在于家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建立有效的联系,调动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幼儿园可以在线召开家长会,讨论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培养孩子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成立家长委员会,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家长群和家访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汇报孩子在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继续发扬孩子随家长的优点,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学校还可以创设更多的主题教育,如身体健康、垃圾分类、关爱动物等。在这些主题下,它们被分成许多小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和讨论这些主题,总结新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询问。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玩传统游戏,比如跳房子、扔手帕等。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积极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家长也要在学校的设计活动中进行设计。比如一些家庭亲子活动可以设计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充当向导,引导家长和孩子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宣传中华传统美德。
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教育时,可以邀请家长在节日期间到幼儿园与孩子互动,可以提高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儿童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节日。根据传统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大力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既能增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