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301)
引言:高观点的内涵即更高层次的理论、思想以及方法,主要是数学教师立足全新的教育背景,用更高的观点武装学生,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思维、学习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深入掌握教学内容。
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会意识到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督促学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在高观点的理论支持下,教学过程更为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通过全新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丰富知识的吸引下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自我综合能力的发展,整个活动过程更具引导性,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
立足全新的教育背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更具实效性。新时期的亮点在于“新”,而全新的内容,使得整体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第一,教师教学思想的“新”,这一点则体现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思想限制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且他们也难以凭借兴趣主动加入学习过程。而全新的教学思想则需要教师围绕新课改以及此阶段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能力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打造高观点教学活动,且整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整体教学实效进一步加强。第二,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应用全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贴近生活情境、符合学生认知、利于树立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打造有效的学习空间,这样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整体教学实效进一步提升,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概念、解题技巧等,随后让学生经过不断练习,掌握该知识点。面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加入学习过程,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而在高观点学习视角下,学生在全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吸引下,会获得更为广阔的自我学习空间,传统的数学教学机制被打破,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获得长效发展。
结合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高观点教学理念的情况来看,当前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是限制数学教学与高观点理念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立足于全新的教育时代背景,各地有关的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课程改革的文件,其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全新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以及认知的双重发展。但结合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高观点思想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且教学依旧以讲解法为主,不仅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同时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积极转变育人思想,开始意识到有效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以合作学习为例,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并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分组不合理,学生的能力相近,他们在学习时不是不加入学习过程,就是讨论不出个所以然。
第一,教师对高观点的教学目标把握并不明确。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一定了解,导致教学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评价内容过于单一。教学评价是教师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但一些教师受自身固有思想的限制,在合作学习下依旧以学生的探究成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没有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足以达到体现出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
在高观点视角下,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加入学习过程,但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对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仅是打着了解的旗号一带而过,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且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图形教学是其中的难点所在,其主要原因是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并不完全,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足以自主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相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围绕“高观点”理念,借助微课打造高效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1]。例如,老师在“三角形特性”一节教学中,借助微课开展了基于高观点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一,制作好微课并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让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在视频中,主要以生活相关的问题导入教学:生活中我们常见三角形有哪些?自行车的轮胎为何不是三角形的?尝试用三支木棒组成三角形,你可以发现它有什么特性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整理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借助这样的方式,相关的内容被引出,而教师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第二,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教师播放视频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个三角形,思考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动画软件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最后,引出简单的底和高的内容,为下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保障。通过合理的引导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在高观点背景下,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知识,通过联合这些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简化,并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周末你陪妈妈去菜市场,妈妈买了两斤西红柿,其价格为1.5元/斤,一斤大蒜,2.5元/斤,你发现果冻打折,每斤3.2元,于是又称了半斤果冻,大家算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钱?之后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式,并结合学生的分析过程,将此题细致讲解。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可以在趣味内容的支持下主动加入学习过程,整个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且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得到良好地发展,高观点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观点下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组内探究法,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切实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2]。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老师先是将学生分组,随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了某品牌化肥中各类元素的所占比例,并且要求学生制作成扇形统计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若已知扇形统计图中的某一项数据,那么是否可以算出其他元素所占比例呢?随后老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出学生在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保证教学效果。
将高观念思想运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概念教学中,不乏存在一些难懂、学生始终理解不了的知识,以致他们对概念中的前因后果并不了解,也很难做到用概念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深入相关概念知识,将其刻画在学生脑海,教师不妨在概念教学中借助观点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将知识直观呈现,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思考意识,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初步实现。
例如,在“面积与周长”相关概念的学习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记忆时很容易混淆两个概念,为此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深化他们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的视频内容包括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讲解,即面积指的是各条边所围成的面积大小,即外框里面的部分;而周长则是图形各条边长度的总和,即一周的长度就是外框。随后,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运用信息技术,借助画板的描红与填色功能深化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概念。再如,以“三角形面积”为例,一些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与概念,但是对三角形面积并不理解。为此,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画板中的拆分、移动等功能,使学生观察到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概念,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在高观点视角下,教师同样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传统的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片面评价,但此种评价方式限制性较大,不足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高观点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全新的育人理念下,教师为了确保教学有效性,需要完善必要的评价机制。首先,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查漏补缺[3]。其次,学生的测验成绩。理论依旧需要实践的验证,小测成绩能够直接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善提供必要参考。同时,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评,以此来提升高观点下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并引入“高观点”理念,有利于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育人理念,侧重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并将高观点理念落实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借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多元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