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
(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吉林 农安 13023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是中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化学教师要上好化学课,应巧设悬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而如何培养高中化学的兴趣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重要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教师,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 的品质。鉴于有趣对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对于高中新生来说,大部分都是踌躇满志的,都想在高中把化学学好,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化学学科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深切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打破在初中学习时认为化学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的枯燥记忆的学科 观点,让学生感到“处处有化学”。最后,带学生领略一些化学家的风范和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树立信念。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适时适度地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做“证明海带中存在碘 ”的实验时,可以准备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二是在灼烧海带时,我们应该怎样对海带进行预处理;三是在海带灼烧时为什么要加少量的酒精;四是在选择氧化剂时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而不选择氯水或高锰酸钾。又如,在教学“硝酸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首先提出疑问:“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说:“变红色。”对这一答案,不应立刻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组织学生做实验,探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浓硝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微热后,红色又消失。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到了与预想有差别的现象,显得非常激动。此时,应抓住时机,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下一个问题:“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先变红,后褪色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为,变红的原因是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电离出氢离子,对褪色的原因却说法不一。于是,可以及时组织学生复习:在氯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也会出现先变红,然后褪色的现象。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浓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因:浓硝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此基础上立即再设悬念:在稀硝酸里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如果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又兴趣盎然地开始了讨论与探索,既训练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兴趣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知道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提出问题。例如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山上的溶洞是在怎么的条件下形成的?这时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释,这是难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之间互相转化形成的。另外,可以结合生活中水壶里边的水垢,讲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壶和锅炉里能形成水垢,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形成水垢后我们可以用醋酸来洗涤水垢,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通过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碳酸钙与碳酸氢钙间转化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而通过举出这些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学习心理,才能持续地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转变观念,应变“要他学"为“我要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克服学习中的难题,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在课堂上应尽量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用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做“美丽喷泉”实验。当打开止水夹时,因为内外压强差,烧杯 中的水会立刻上升到圆底烧瓶中,出现“美丽喷泉”的奇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另外,学生的注意力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两种,通过有趣的实验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对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所讲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应长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为化学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教师应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化学学习与实践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丰富化 学知识的整体框架,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实践的整体认知。比如,水电解产生氢气与氧气时,可将该过程制成Flash课件。用一大球表示一个氧原子,用一小球表示一个氢原子,用一大球和二小球构成的v形表示一个水分子,用二个小球并肩构成的“小双球”表示一个氢气分子,用二个大球并肩构成的“大双球”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然后演示水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分子,整个过程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教材中许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及一些复杂晦涩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催化剂的性质、干冰的生产和使用、铁的冶炼等,这样不仅分化了难点,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总之,加深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