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孟
(济宁市梁山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济宁 272600)
随着城市化的跨越式推进,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频繁,环境污染事件也日益增多。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各地区在这方面(特别是县镇级)的能力都是较为薄弱的,一方面原因是缺乏对各种未预见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经验,导致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的环保部门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现有的应急监测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污染事故有效快速处理需求。
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我国对应急监测没有统一的技术指导,各级监测站在遇到突发性污染事故时,就只能参照现在的监测规范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样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一些地方应急监测预案都是照搬别的地方编写的,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往往出现“大而全”却做不到的问题。一旦出现污染事故,职责部门的实际监测行动与应急监测预案往往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在突发环境事故后可以根据应急监测数据库快速反应,准确地判断出各种污染信息,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例如,在一些污染事件中,由于污染扩散的较快,很多时候应急监测人员根本没有太多考虑的时间,直接参考应急监测预案进行,因此应急监测预案更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因为受到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只是简单的监测仪器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应急监测的需求,和国外的监测技术相比,我们国家的监测水平要落后很多,并且测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也很少,同时对各类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色谱以及质谱也不是很多,这些仪器装备对于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要求一时难以进行满足。近几年虽然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市面上也出现一些快速监测仪,可是因为我国缺少对快速监测仪器的强制检定规范,并且各种快速监测仪在性能、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使用者在仪器选择购买上造成很大的困难。
目前各级环保部门已经认识到应急监测的重要性,都在各自的监测部门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环境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泛,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所造成的后果受到气象、危险品安全管理、不同化学品之间的相互反应、河流流域、劳动保护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非常不足,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与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准备不充分。
根据当前监测技术无法适应监测发展需求,相关部门要持续优化监测技术,不断强化监测手段的更新与完善,提高对相关科研部门的扶持力度,鼓励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监测手段,加大高校、科研机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也要加大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加大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思路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完善各地区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加大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实施全网覆盖的监测模式,同时加大物联网技术对各基站点的数据监测,通过数据与图像分析,及时发现新污染源,对各地区出现的超标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发展、及时治理。例如建立超细网格大气无人机移动监测系统、智能的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站,不断推进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标准化与精准化进程,进而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监测硬件设施存在不足,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当前环境状态,加大硬件设施现代化进程的研发。实施对能更新的设备实施更新,对老化设备进行淘汰换新,并制定可行性方案。加大网络技术的运用,构建应急环境监测系统,切实掌握环境状况,提升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加大卫星摇杆技术的使用,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全面分析,根据环境的情况,加大应急监测计划,实现监测的全面性,确保环境应急监测的全面实施。提高我国测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的科技型,做到对各类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对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要求。提高各种快速监测仪在性能、质量,实现应急监测工作的稳步推进。
加大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可行性与预先判断科学性,通过对数据分析与判断,为空间监测工作进行预警,对污染源实施追踪、提供空气质量报告等工作。对于已经发生的大气污染问题,第一时间采取警报,并给出应急处理方法,有效遏制大气污染危险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大区域协作合作,实现过层次、多级别的区域合作机制,进行有效的联防合作机制,提高大气污染控制效果。提高节能减排、污染排放的标准。加大信息联网,加大资源、信息共享,及时将各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与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时时共享。解决协调大气环境问题,促进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技术、设备引进计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例如生物监测技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通过技术改良与提升,加大对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质实施精准监测,并且实现量化处理,同时扩大监测范围,通过对相关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污染源头以及引用范围进行分析,推动环境监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性的工作,所以在完善技术与提高设备先进工作处理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充分分析各地区以往环境监测问题,加大技术改进;第二,加大网络技术的运用,构建环境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切实掌握环境状况,提升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第三,加大卫星摇杆技术的使用,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全面分析,根据环境污染分布情况,加大应急监测计划,实现监测的全面性,确保环境污染监测的全面实施。针对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人才匮乏现状,国家要加大人才储备机制的建立,各地高校加大专业设置。各地区政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梯队。同时针对现有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仅要培训相关的技术能力与设备操作,同时也要加大职业道德培训,减少为了个人利益徇私舞弊问题的发生,实现环境应急监测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随着城市环境压力的增大,监测工作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环境监测工作使环境保护工程的首要步骤,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监测环境污染系数,准确判定空间环境污染程度,进而更好的为环境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相关部门根据污染数据等针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防控、治理,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水平,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目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终究会被解决。本文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应急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