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丽
(宿迁学院体育部,江苏 宿迁 22380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1]高校体育处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最末端,也是大学生由学校体育转向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实施“课程思政”,培养符合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型人才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这值得高校体育工作者深思。
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此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到“课程思政”这一概念。2017 年,教育部两次在上海召开全国现场推进会。2018 年教育部印发文件,部署“课程思政”改革做法。[3]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我国假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依据《体育舞蹈》课程特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与嵌入,通过显性的课程内容、目标、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具有隐性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转化发展为全面而深刻的挖掘体育课程中蓄积的体育文化、凝聚的体育精神、蕴含的体育价值、形塑的体育风貌,运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来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4]
将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思想政治课程老师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拓宽学习平台,实现良性互动。通过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督导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育人水平和能力。
建立“思政”元素素材库,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团队教师可以实时上传和更新,分享思政教学案例,以及相关时事政治,充分挖掘自身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贴合自身课程特点搜集整理契合度较高的相关“思政”元素素材文字影像资料,积累课程思政有效元素,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身课程规律,进行甄选提炼,加工,整理,与自身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一个和谐自然的融入。
创新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课堂乐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更多乐趣。课前,利用线上平台,在线上发送体育舞蹈相关学习视频与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利用线上资源在线观看视频,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可以实时交流讨论,提问答疑。裁判环节较以往增设学生执裁实践,学生分组演示,相互打分。打分完毕与教师交流讨论,提升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可以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体育舞蹈,让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裁判规则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变的立体鲜活,让“思政”元素的融入更加自然和谐,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推送技术动作详解视频,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可以通过平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线上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反馈,并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讨论。教师督促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如此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梳理《体育舞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贴合《体育舞蹈》课程各教学环节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特点,寻找与其契合的思政素材。将“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自然有机的融合,明确体现德育目标。
体育舞蹈课程技能成绩考核时,大多采用的是双人舞形式,固定套路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虽然也能呈现出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但是对于学生的能力展现与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影响老师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成长,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迫切需要改变。改变惯用的单一的双人固定套路考核形式,新增小组动作创编考核,3-4对为一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课程教授动作为基础,进行新套路动作的创编,音乐自选。这样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体育舞蹈运动的认知,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提升了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而老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时,不仅停留于技术的掌握,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分析评价。
注重成效,关注学生课堂呈现和课后反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课程教学设计都是服务于学生的,最终课程的效是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的。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不应仅仅停留于身体素质与技能掌握这些硬性标准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课程中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等良好的意志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
依据《体育舞蹈》课程特点,通过典型案例设计,挖掘潜在的,嵌入契合的“思政”元素,“基因”式的融入教学设计中,将德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体育舞蹈教学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相互融合,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无缝衔接,在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中收获“立德树人”的成效。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舞种丰富,风格多变。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和健身娱乐价值。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平衡、柔韧、力量、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同时还能调节情绪,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塑造良好体态,培养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体育舞蹈》课程是《大学生体育》选项课之一,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体育舞蹈基本步法、手法、双人舞套路、舞蹈礼仪裁判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习良好体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团结协作能力等。从课程性质来看,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功能和价值,能有效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面将对体育舞蹈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的几组典型案例进行设计与解析。
思政元素: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坚强毅力、工匠精神。育人目标:通过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的介绍与学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式:通过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的讲授,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奖项,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背后一个强大国家的支持。没有运动员锲而不舍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没有运动员艰辛的付出,没有强大国家的支持,就没有体育舞蹈如今的国际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同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一个行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超强的毅力,追求卓越的精神。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启发法、视频播放法。
思政元素:团队意识、友爱互助、协作能力。育人目标:通过分组练习与展示,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促进友爱互助,激发进取心。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式:通过分组练习与展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组织学习,在同一目标的驱使下,学生得以在团队练习中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同时又能帮助弱势同学,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友爱互助,激发了进取心。教法法: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分组法、讨论法。
思政元素:文明礼仪、和谐友善。育人目标:通过舞蹈礼仪的学习,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和谐友善的处事态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通过不同层面的礼仪意义的讲解,引入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向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重礼,守礼,做一个做事有礼有节,处事谦逊友善的人,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舞蹈礼仪的学习,用行动来践行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法:讲解法、示范法、视频播放法、讨论法。
思政元素:公平公正、规则意识。育人目标:体育教育是规则在先,运动在后,规程在前,竞赛在后,通过竞赛与裁判的学习与实践,让大学生从体育运动与体育规则的辩证关系种得到启迪。培育学生遵守规则,践行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式:通过体育舞蹈裁判要素及比赛方式方法讲解学习,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并通过竞赛与裁判实践及活动后的讨论总结来践行规则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以及公平公正原则。
体育课程思政是充盈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课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引领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收获“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来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思想政治觉悟等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思想境界,以身作则,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