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探究

2021-11-28 13:34:56甘勤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甘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平乐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 广西 陆川 537711)

在我国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潮流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引起了全国的关注[1-2]。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渴望现代生活,享受现代文明,却忽略了对古村落历史背景的科学保护。有些地区盲目地采取拆除旧建筑和建造仿古建筑的做法,不但破坏了古村落的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而且让许多文化遗产成为“遗憾”。因此,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将成为延续历史文化记忆的关键。

一、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现状分析

(一)传统村落特征分析

1.兼具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传统村落兼具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二者在共同作用、影响、依赖下,共同形成传统村落文化。

2.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具有多维性。无论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流传至今有多少岁月,都不能称作古建筑,古建筑是过去历史的代表,而传统村落中的乡土建筑正参与当下的时间。村落的内部一直有人居住,居民持续维护和更新建筑,因此村里的建筑没有固定期限,而古建筑的统一风格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历史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鲜活的、多维的。

3.传统村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而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家园。村民生活状态与村庄的建设发展密切关联,保护村庄必须要充分考虑村庄的发展。

4.传统村落是具有特色的村落文化体系。传统村落传承的精神遗产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体系。这些独特的文化以村庄为载体,是传统村落的生命活力所在。村落的历史符号、宗族礼节、俚语方言、生产生活方式等都是村落中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源头。

二、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

目前,中国传统村落保留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各个村落的民风、民俗各不相同,不同地区或不同村落皆有独特的村规民约,其反映出该村落真实的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传统村落会展现出多种生活形态,由于地域不同也导致其生活方式存有较大差异,特殊的差异性展现出我国村落内部主要的文化价值。针对生态价值而言,根据我国传统村落的分布形态,其生态系统与生产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村民在经年累月的生活中依照自身智慧,创造出了多种生态文明。具体来说,南方由于降水较多,其主要的种植物为水稻;而北方依照该区域的土壤特质与气候原因,农业作物多为高粱或小麦,因而受多种要素影响,农业生态文明不同其衍生出的生态景观也不尽相同。从经济价值上看,由于传统村落的价值主要集中在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二者在相互融合且发展后可形成经济价值。当前我国的运行机制为市场经济,因而传统村落若想获得更快发展,要及时转变思维模式,增加产业类型,提升其经济的整体水准,因此,利用传统村落来融合乡村旅游可有效促进二者发展,增强传统村落的现实价值。

三、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一)加强保护意识

由于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量极高,相关部门需对该区域增强保护与管理意识,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前期投入来激发村民的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村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从多方面为村民普及文化知识,使其意识到自身居住环境内带有较强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增强其村落保护的动力,也为其留在村落工作树立信心,增强传统村落的保护水平。

(二)保护村落建筑

在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时,管理人员需加大对建筑的重视力度,在传统村落内建筑为该区域的首要标志,由于此类建筑蕴含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管理部门需增强保护水平。相较于现代建筑,传统建筑存有较大区别,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外观上,传统村落内的建筑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且正逐渐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村落建筑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将该区域与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态与构造相融合,继而改善该村落的整体面貌[3]。

(三)保护传统村落文化

不同传统村落带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其不但能展现在村民的饮食、建筑与衣饰中,还显现在其生活习惯与该区域特色节目上。鲜明的文化象征着传统村落对应的特色,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促进该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在传统村落内该地区居民依然依照其饮食习惯与习俗进行生活,由于巨大的差异会给各地游客带去极大影响[4]。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充分尊重各个传统村落的生活习惯,针对其各自文化出台多种保护性措施与政策,保护该区域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科学的普及方式提升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使各地游客在充分尊重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上,增加生活体验

四、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产业发展

(一)加强现代化发展

由于传统村落自身环境较为优秀,其内部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也更为丰富,再加上特殊的风土人情,传统村落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促进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势较明显,但其也存有些许缺陷,部分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与外部条件还没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快速发展,由于与现实社会脱轨较长时间,难以保证其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进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部门都需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及时增加现代化设备,改善其当前的现代化条件,增加村落现代化的便利性[5]。例如:河南某地政府为促进该区域传统村落的现代化发展,其管理人员为该村落引进了多种设施,向村民灌输了当前建设理念,促进了该村落的现代化发展。随着城乡建设部与国家住房的优惠措施,政府部门正致力于改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采取各项保障性措施的同时,管理人员应增加资金投入度,比如,可设立与传统村落保护相关的管理系统,并在其内部注入专项资金,可用于日常的修缮与管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改善,相关部门也可借用网络系统来改善当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6]。比如,派遣专业人员打理该网站,群众可在系统内部提出多种保护措施,而管理部门可在该系统内存入一定的资金,用来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或利用活动,加强村落保护效果,增加村落保护影响力。

(二)增强产业联系

由于传统村落含有极多的自然资源,在此类村落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切实推动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在加强区域旅游期间需合理规划并有效开发出该村落独特的自然资源,此环节在加强村落发展中较为重要,管理者还应为乡村旅游业设置一套完善的资源规划系统,将旅游资源融入到该村落的衣食住行中,通过文化间渗透,促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的综合发展。例如,浦江县为村落活化的典型代表,当地政府不仅进行科学宣传,还利用资金加大资源开发力度,通过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让该传统村落借助旅游业而实现活化。

传统村落是展现历史的“活化石”,保护是基础,发展才能使村落“活”起来。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保护传统村落绝不是原封不动,其保护与发展完全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两者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和谐统一,互为动力,以展现传统村落自身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