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流水施工的应用分析

2021-11-28 13:34:56刘少迪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刘少迪

(山东正泰建业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流水施工技术的优势

(一)提高施工效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流水施工的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工序进行划分,将建筑工程分成多份,同时派遣不同的施工队对多道工序同时进行施工,保证了人员的专业性和施工的有效性,为不同的施工版块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保障施工的合理进行,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在进行施工时,既能够使相关人员获得最大的能力发挥,又可以将工程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进行,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二)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流水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施工的效率,保障施工的合理运行。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损耗。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进行科学的划分,对于不同板块的工程同时进行施工,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通过采用流水施工技术,既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损耗,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概况

本次研究的工程为某玻璃厂的2#厂房工程,该厂房位于某玻璃厂的厂区内部,拟建一座高6层的厂房。该厂房为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是42500m2,占地长度为102m,宽度为95m,在横向和纵向各预留出一个10cm宽的沉降缝,将一座厂房分为4块互为独立的基础单体建筑。具体施工过程中,为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的经济性,并综合考虑现有的人力资源、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基础承台、基础桩、地梁等施工项目完成并通过工程验收之后按照4块单体的形式进行厂房施工,并进行了专项施工流水方案的科学编制。本文主要对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流水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

三、流水施工在本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施工段的科学划分与空间参数的合理确定

项目部首先对施工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发现,整个厂房可以按照沉降缝划分为4块独立的单体,且每块单体都有相似的结构和尺寸,工程量与劳动量基本相等,有利于机械设备数量和人员数量的控制以及流水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同时,因为该厂房的主体工程为6层,每一层都有基本相同的工作量,这样的情况也十分适合采用流水施工技术。经过研究与分析后,将本次工程的整体厂房按照20块工作量基本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进行划分,并按照每一块板和每一阶段工程的实际需求科学分工,以此实现施工空间、时间、人员以及设备等的合理分配,保障了最大的施工效率与最低的施工成本。

(二)流水施工中的工艺参数确定

在流水施工过程中,空间参数仅可以对施工段进行划分,而工艺参数可以对施工队伍数量以及每支施工队伍中的人数进行确定。在流水施工中,工艺参数表示的是施工工艺的进展状况,施工工艺包括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施工过程主要指的是分部分项施工以及施工工序等。流水强度就是单位时间之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在该厂房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数主要有钢筋施工、模板施工、钢管支架施工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等的每一道施工工序,而根据每一个施工过程的工作量,可以合理确定施工队伍的数量和每一个施工队伍中的施工人员数量,以此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邻工程的施工。

(三)时间参数的合理计算

在流水施工应用中,时间参数指的是施工过程中用来表示时间的参数,比如,流水步距、施工工期以及流水节拍等。流水节拍是指每一个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在本次工程中,流水节拍指的是完成该厂房每一道施工工序所用的时间。流水步距是指相邻2个施工队伍进入流水作业中的时间间隔,比如,在本次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模板架设和钢管支撑架设是2道相邻的施工工序,从上一道施工工序的停止到下一道施工工序的开始的时间间隔就叫作流水步距。施工工期就是从整体工程开始一直到完工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第一个施工队伍进入到第一个施工阶段到最后一个施工队伍离开最后一个施工阶段所花费的总时间。

(四)流水施工方法的管理

在进行具体的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对流水施工的模式进行选择,主要模式类型包括无节奏模式、等节奏模式以及异节奏模式等。异节奏流水施工,指的是在同一施工过程中,对不同施工段采用相同的流水节拍,或者是在不同的施工段采用不同的流水节拍。在本次某玻璃厂的5#厂房建设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流水施工形式就是异节奏施工形式。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专业的施工队伍在完成第一层第一个施工段之后,便立刻开始进行第二个施工段的施工,待到完成了第一层的4个施工段之后,再进入第二层,开始第一个施工段的施工,后续施工以此类推。在进行每一层的施工之前,都安排了专业人员事先做好相应的检查和布置,以此保障每一道工序的顺利开展。通过分层管理的方式,让本次多层施工效率与质量等都得到了有效管理,保障了整体施工流程的通畅性。

(五)资源配置的管理

首先,在每一个分项目中,施工小组都可以科学分配现场的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保障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在明确划分施工区域和各个施工小组的负责范围之后,针对各个分项建立了相应的人员、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施工人员的身上,以此来提升每一名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整体工程的管理质量,使流水施工在本次工程的现场管理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与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施工单位可选择采用流水施工模式进行施工,通过对各个分项施工段的合理分配以及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缩短各个相邻项目施工的衔接时间,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实现施工成本的进一步节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提升与建筑工程行业的良好发展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