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高沙窝镇林业工作站,宁夏 盐池 751501)
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为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林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但是由于现有森林面积的有限,以及造林、育林等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林业经济的发展中充满挑战。
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长久发展、对抗日益严峻环保形势、国民生计的需求都有着促进作用,现阶段的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来解决。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基础很薄弱。首先造林计划实施较迟,但是可利用与造林的土地有限,而树木成长周期又长,为了不给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我们只能减缓林业经济发展的脚步;其次在育林、护林方面我们也存在缺陷。很多地方在种植树木时,树木品种选择单一,虽然种植的数量和面积达到了地方的相关要求,但是不利于抵抗虫灾。当树木发生病虫灾害时,抵抗能力是相当弱的,可能造成整片树林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在树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很多树木因为浇水、施肥、除虫等的不及时而死亡,以上只是导致林业经济基础薄弱的显见原因。
虽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经济管理体系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主要是营林体制、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林业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很多地方并未根据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标对森林进行详细划分,导致部分林业企业在开采森林资源时并未考虑森林的存在性质,将商品林和公益林混为一谈,过度开采。尤其是,一些地区为了保持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林业产业不够重视,所以经常会出现以牺牲林业资源为发展代价,促进区域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的现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林业资源的发展[2]。同时在造林时也不能有效按照地方总体规划进行砍伐、种植,容易导致投入资金链断裂。
首先,我国现阶段在林业资源结构上就存在着不合理,由于一部分森林被用于环保: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稀有植物物种、防风固沙等不能被开采,而能够开采的树木又因为过度开采,供不应求,能利用的树木资源有限,导致资源结构失衡。其次,木材的加工生产方面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企业擅长加工木材的粗加工,对于木材的精细加工是比较欠缺的。而精细加工的任务只能由一些小企业承担,造成资源浪费且生产效率低,市场出现局限性,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想要发展林业经济就先要把树种出来,不然发展之路铺得再好也是空谈。加强林业资源基础建设可以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要想丰富林业资源首先要做好造林、育林、护林等基础工作,从选苗、选地开始,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按照规划进行植树。选苗要多样且适合土地生长,最好选择多品种的树木进行混合种植,不会出现大片树苗发生病毒、虫害死亡现象。在树苗种下之后要精心养护、按时浇水、施肥、除虫,保证树苗的健康生长,同时对于成长中的树木要做好保护工作,不被肆意移植。另外还要合理控制砍伐数量,在砍伐过程中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周期,保证树木的更替与衔接,不能出现过度砍伐,资源空缺现象。
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制度,保证树木的合理砍伐、保证林业市场的合理运行、保证产业链的完整。通过进一步完善营林制度,规范企业砍伐行为,对商品林和公益林有明确的区别对待方针,既可以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可以减少一些林业产权纠纷案件。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保障林业企业利益的同时约束企业行为,保障林业市场的健康运行。完善产业帮扶制度,鼓励大型企业进行精细加工,合理利用产业资源,保障产业链的完整。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全面健全林业经济的管理体制,鼓励更多对林业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加入,一方面可以引入投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现有的林业经济发展格局,从而改变林业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
任何经济的长久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资金的扶持,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吸引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加入,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投入。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比较低,振兴林业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兴林策略[1]。要想从整体上提高林业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投资力度,在保障森林资源的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林业经济的发展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形成双赢的局面,只有发现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并努力克服、解决,才能引导林业经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确保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林业经济最适合的发展道路,推动林业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