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炎 石旭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但是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懒惰化现象,让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交给他们产生了困惑。
大学生普遍“懒惰化”的现象为:(1)“拖延症”:面对任务,怠惰因循,不务正业,直到截止才草草了事;(2)“卧病在床”:宿舍垃圾成堆,迟到、旷课现象屡见不鲜;“宅”在宿舍,沉迷于电子娱乐;(3)投机取巧:面对问题,不去思考解决方法,而是耍“小聪明”企图逃避。
大学生普遍“懒惰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已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而想要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先了解和研究大学生普遍“懒惰化”的原因。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限制了这个人所能看到的高度,同样也能影响一个人看待“懒惰”的观念。据调查发现,“懒惰因子”会在集体中传播。调查的大多数显示,勤奋的人会受到他人懒惰的影响而趋于懒惰。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良观念冲击。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观念的侵蚀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精神意志脆弱、吃苦耐劳精神淡化。另外一方面,互联网所带来的电子娱乐趁虚而入,深深吸引着大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迷其中无暇思考,从而走向“懒惰”的深渊。
传授的知识陈旧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老师授课不够生动,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够,缺乏实践,形式主义盛行等等高校教育问题都在打击学生上进的心。大学新生们最初都是怀拽着对大学和未来的憧憬跨入大学校园的。但当种种高校教育问题连续给大学新生们泼“冷水”之后,他们会更容易被那些看上去很“正确”的不良思想如“读书无用论”所俘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更容易以一种消极的心态来对待大学生活,从而促进了“懒惰化”现象的出现。
个人没有正确适应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状态,没有了高中考取大学的目标,没有了高中时严厉督促的班主任,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时间无法适应没有“管制”的大学生活,无法处理大学课程安排所带来的大把的空余时间,看到自己的室友在玩,自己也就潜移默化地跟着玩,慢慢地懒惰就培养出来了。
高校学生价值观念扭曲。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等严重的扭曲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在他们眼里,大学里所学习的陈旧的无用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没有太大帮助。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很多学生把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当作无用功,转而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及时行乐,因为他们认为进入社会就再也没有玩的时间了。对于学习在考前突击一下,只求“60分”及格能够顺利毕业就好。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下,“懒惰化”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个人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大学生在经历过高中时期的艰苦经历考入大学后,面对大学“过于”安逸的生活就会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会根本不考虑好好学习,也就不存在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对于大学四年的规划和目标也就不存在。目标一旦缺乏,在干任何事情时,比如学习、实验、活动、备考等等,都会缺乏动力,觉得没有意义,应付了事。久而久之,消极的思想就会占据人的大脑,意志也将变得不再坚定。即使突然想要真正做好某件事情,大学生首先面临的不是外部的阻挠,而是自身的劝退。因为相比于真正做事的“煎熬”,懒惰的“温床”更为舒适。
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让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放弃竞争。勤奋的人学习成绩优异拿到各种奖项证书,懒惰的人却只是希望60分万岁。怀抱着这种懒惰的思想以及种种懒惰的行为让他们在大学荒废了四年,荒废了青春最重要的四年。
在面临就业时,懒惰让一些大学生放弃寻找工作,然后成为所谓的“啃老族”;另一些大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找到了工作,可他们在公司里也不会认真干活、及时完成,甚至会使用不正当手段,在大学时期这样做也许只会受到一点处罚甚至根本没有处罚,可到了公司他们已经成为“社会人”,已经到了承担责任的年纪,倘若公司发现这种懒惰,违法的行为,可能不单单是炒鱿鱼,更有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当他们成家立业了,便成了一家的顶梁柱,懒惰会使他们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碌碌无为,然后导致家庭崩塌、妻离子散。失去了家人的支持,他们更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监狱里后悔一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许一个人的懒惰不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危害,但若是普遍的懒惰,那这些“人才”到底有多少拥有真才实干,有多少能对国家做出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拥有创新能力的往往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普遍懒惰也一定会造成国家的衰败与退化。纠正大学生的普遍“懒惰化”迫在眉睫。
改变大学生普遍“懒惰化”的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家长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一,做好教学质量改革:改编教科书,从晦涩难懂的课本变成绘声绘色的知识宝典,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改革授课方式增加真正有意义的实践,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发言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优化并增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正地能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第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新生入校时,以讲座的形式告诉他们大学是什么,大学该干什么,该怎么做才能收获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给他们一些目标方向;在大学期间,学校、学院、辅导员应积极持续的了解“差”生们的思想状况,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苦海;部分学校应认真落实好导师制,发挥好导师们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帮助学生们做好学业规划。
当孩子升入大学后,很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素质是否达到独立的条件,就一改高中时期的“监督和督促”,完全放手,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完全不管孩子学业方面的情况。纵然,完全放手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拥有家长适量“关爱”的孩子们将会更加容易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因此,当孩子们进入大学后,家长们所做的不应该是“完全放手”,而是给予适当的“关爱”。每周末,和孩子来一次视频或语音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以一个“人生导师”身份给予他们一些意见,鼓励他们勇敢地克服困难,积极地应对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充当他们坚实的后盾。
树立榜样,激励自己。科·达勒维耶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惊醒我们,给予我们动力,推动我们进步。人一旦有了榜样,就会追寻榜样的步伐,以榜样来要求自己,不断推动自己前进。大学生想要克服懒惰,可以在自己身边优秀的人中寻得一个榜样,以他为目标。当想要“咸鱼”时,想一想他在做什么,去追寻他的步伐,激励自己前进。
认清目标坚定信念,并持之以恒。大学生想要克服“懒惰”,首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上大学?自己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想清楚之后,就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在努力过程中不断的暗示自己——自己必须要完成它,逐渐提高自己的信心。
多读书,多运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生想要克服“懒惰”,就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更具思辨力,明辨是非;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改正自己的错误,追寻更“完美”的自己。另外,大学生应该多运动,改善身体素质,丰沛精力,磨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