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受教学观念以及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可能更加注重于英语技能的传授以及灌输,试图指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相关的词汇、语法、句式等,以此来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四六级考试的通行证,为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加分”。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明显缺乏对英美文学的重视和认知,也没有真正将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素养,也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英语本身就属于舶来品,在英语中蕴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以及风土人情。若不注重英美文学的利用,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干瘪而无趣的。为此,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也为了强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英美文学,深入全面的凸显它的核心价值以及关键作用。[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深入,我国也逐步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也要求学生具备复合型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工具,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敲门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因缺乏对英美文化的重视以及利用,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停留在表面上。部分学生可能具备较丰富的英语词汇,也能够进行简单化的口语交流,但若考虑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则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劣势以及不足。正因为如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充分全面的融入英美文学,并且深入且高效的凸显它的关键价值以及核心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为切实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有必要充分全面的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有效的推动大学英语的教学变革以及创新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导向下,大学英语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方向,应该行之有效的优化人才培养的趋势,以便更好地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会交往中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交际与互动。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依托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充分全面的融入英美文学。可以说,只有切实有效的注重英美文学的有机渗透以及科学利用,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夯实以及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以及优化。
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它同汉语一样,都植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正因为两种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发展脉络不尽相同,使得二者在词汇、语法、表述等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若仅仅停留在表层方面来进行英语学习,那么学生所获得英语知识是浅层次的,甚至是带有浓烈的汉语表述习惯的。在当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的科学导向下,国际性的交流以及互动日益多元化。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摇篮,作为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阵地,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注重利用丰富的英美文学,自然难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认知,也难以整体优化学生的英语视野。可以说,只有建立在文化熟稔的根基之上,学生才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则,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只能是一种皮毛。在现实过程中,因缺乏对语言背后文化的认知,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定的错误,甚至还会产生交流纠纷。基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科学且精准的渗透英美文学,在整体拓展以及优化学生的认知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学习实效以及应用能力。
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且精准化的融入英美文学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为更好地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凸显英美文化的价值与作用,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充分明确合理利用英美文学的关键价值,以此来更好的凸显它的核心效能,进一步夯实以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实践中,学生是关键的主体。他们对于英语的认知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高与低,往往直接关系着自身英语素养的高低。而且,当前阶段,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他们学习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而在于顺利地通过四六级考试,以此来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增砖添瓦。受此影响,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无法真正沉下心来进行认真高效的学习。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科学且高效化的应用英美文学。依托于夯实而全面的英美文学来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语言学习实效。
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科学合理利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认知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夯实的学习材料,这些充满着风土人情以及民俗特征的文学作品,自身蕴含着丰富且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本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以及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的实际需求,完全可以结合课程目标的培育方向等,行之有效的利用夯实而全面化的文学材料,以此来更好地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学习兴趣。英美文学作品的数量是非常丰富和饱满的,英美文学作品是非常深刻而系统的。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科学且精准化的利用这些扎实而全面的英美文学作品,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以及创设一个高效学习的平台,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趣味性材料。[1]
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全面的应用英美文学,还能够为高效且多元化的课堂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奠定夯实的根基。比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着诗歌、话剧、人物故事等等多元化的内容。这些丰富而全面化的内容,都可以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以及引导学生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当然,还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与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播放以及呈现等,通过这样多元且高效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以及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学的科学且高效化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自身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以及功能性。为切实有效的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有必要进行科学且高效化的英美文学作品应用。
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精准且高效化的应用英美文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与认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词句,从而增加学生对英语词汇以及语法等认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主体,他们的英语素养以及认知能力的高低等,直接关系着他们自身的英语学习成效,也直接关系着他们自身的英语认知水平。为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英美文学来不断提升以及整体优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可否认,无论是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还是在一些考试题目中,特别是篇幅相对比较大的阅读材料,可能都会应用到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段落或者某一句话,这就类似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古诗词”等等。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英美文学的积累,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很难进行快速化的理解与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巧妙且深入的利用英美文学,切实有效的凸显英美文学的价值以及作用,尽可能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且高效化的应用英美文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审视以及分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生词或者尚未掌握的语法结构。为实现顺利化的阅读,学生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含义来进行猜测,然后再阅读完成后,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这种阅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式。当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阅读习惯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以及知识解答等过程中。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且有效的应用英美文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阅读素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科学且精准的利用英美文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夯实而全面化的人文素养,是他们得以全面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鲜少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化以及培育。为有效扭转这一教学局面,教师可以科学且精准的利用英美文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经典的英美文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阅读,积极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以及夯实的人文内容,继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全面的应用英美文学作品,还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及能力,是他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在当前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内容是非常多元而全面的。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自然难以以辩证的态度来进行认知。为此,教师有必要借助于英美文学来优化学生的审美素养。
结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全面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科学且高效的利用夯实而全面的英美文学,深入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最大程度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