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曜阳 李英天
(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韩国杂志中译工作坊,是通化师范学院朝鲜语专业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申请并成功创建的一个学生翻译实训工作平台。本次进行的韩国杂志中译工作坊系列化训练,以学生翻译实践为中心,通过对韩国杂志的中译实训,了解韩国人的语言风俗习惯,提高工作坊成员韩译汉的能力,帮助他们习得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学生日后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韩国杂志中译的实战演练,提高工作坊成员的阅读、笔译、韩译汉等专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综合实力。由于杂志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翻译不同杂志类型时要根据杂志本身的性质选择汉语的语序、用词等来调整译文的文字氛围,来适应不同杂志的读者类型。
工作坊成员均为大三学生,实训过程中发现,学生们虽单词掌握量达到一定水平,但仍存在对句子翻译生疏、翻译出的成果不通顺,还原不出原句的美感等问题。本文中队此类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日后的韩国杂志中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翻译坊组成后,成员们按时开展翻译训练,并积极组织小组活动,翻译训练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过程主要是商议及选材阶段。首先需要决定选择韩国杂志种类和需要进行中译的内容,杂志种类繁杂,鉴于工作坊成员的翻译水平和能力尚有待提高,在选择翻译内容的过程中将范围确定在了较为简单的问答类杂志,这不仅起到训练自我翻译能力,还能从中学到韩国人的语言习惯。其次,中译素材不能过于死板,因为学生要在学期中完成中译实训,课业繁重,因此过于刻板的内容可能无法激起学生的翻译兴趣。经过工作坊成员们反复挑选,最终选择了各类杂志中有关韩国演员金瑞亨的访谈作为中译素材,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工作坊负责人是金瑞亨女士的粉丝,二是因为金瑞亨当下因《天空之城》而迎来又一个全盛期,因此在《cosmopolitan》《GQ Korea》《Nylon Korea》等韩国杂志中的访谈内容较多。
中期过程主要实训及研讨阶段。韩国杂志中译的过程是以个人为单位各自翻译翻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修改的。工作坊成员在确定好翻译素材后,各自选取了心仪的内容开始着手翻译,翻译途中为了更好的完成译文,使用了NAVER等电子词典以及外研社出版的纸质词典。在成员们各自完成翻译内容后,开展了集体讨论,成员们互相交换着检查其他成员们的翻译成果,并客观的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些争持不下的内容通过指导教师细致的指导后,达成了翻译时应该注意细节的共识。成员们根据之前的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再进行集体讨论时陈述各自的翻译过程及心得,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翻译时自己归纳的小技巧,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并对用错的语法和表达进行讲解和说明。
后期过程主要是修改及整理阶段。工作坊成员在经过反复的修改后,指导老师对最后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同学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译文是否通顺、是否正确译出了原文、是否优雅,然后整理出最后的译文。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作坊整体以及各位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成员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韩国杂志中译工作坊是以实践翻译为方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翻译过程中了解韩国的语言习惯以及常用词,并发表自己的独到看法。在翻译实训初期发现为图方便偶尔存在翻译器翻译的情况,这样翻译出来的结果往往词不达意,最重要的是达不到想要的翻译实训效果,而且在需要成员配合的时候,达不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发现这一问题后,指导教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及时制止,并在成员中展开研讨,要求所有成员能够诚实地完成自己负责的内容。通过几个月的翻译实训,工作坊成员也经过一段时期磨合,现在已经能够做到认真负责,而且配合默契,并能够游刃有余地翻译文章,每名成员都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翻译技巧。
二是对翻译素材的认识不足。小组成员在翻译之前对原文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存在过于主观,翻译时偏离句子原意的情况;另外在翻译某些专业范围的专业词汇时,出现明显的生搬硬套的现象;有个别小组成员是第一次接触翻译杂志类、访谈类内容,对于翻译及审校的流程还有些生疏。因此有些翻译的成果偏离原文的中心思想,造成较为严重的错误,出现错译、漏译的现象,译文生硬,不通俗易懂,达不到方便大众们阅读理解的目的。
三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在翻译过程中遇见对应不到中文的词汇会出现单词原意生搬硬套的现象,过于循规蹈矩,不能做到随机应变,造成译文生硬晦涩,译文不够新颖、创新,没有达到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成员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自己着手翻译,才能达到完成任务的同时又能锻炼到自己,并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以后打下基础。一方面,选择翻译文稿时,应选择能激起学生兴趣爱好的文稿,学生们也应该自觉的尽量不利用翻译器。另一方面,为了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指导教师应该组织一到两次的团建活动,这样既能增进小组成员互相了解,也能在日后的翻译工作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成员们在翻译前,应该对要翻译的文稿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解,了解专业词汇和表达形式,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多涉及一些领域,并掌握领域核心关键词汇,对以后的翻译事业有所帮助。在翻译时不能带有主观情绪,不能掺杂个人思想,应充分尊重原文的意思,不能主观判断。翻译后养成审校的习惯,看看有没有出现错译,漏译的现象,从中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在审校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避免以后出现同类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翻译能力。多增加翻译练习,让成员们熟悉翻译前后所需要的注意点,使以后的译文更加完美,需改动的地方越来越少。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保证。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在翻译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培养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指导教师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们扩展思维,并对学生们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韩国杂志中译训练在杂志翻译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还让同学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了解了韩国文化和语言、用词习惯,为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目前国内杂志翻译来看,还没有开始发展,运行机制也不够完善,市场前景是非常开阔的,这对当下的韩国语系专业的学生们无疑是一个机会。虽然这次实践还不能够让小组成员迅速成长为翻译人才,但以此为契机,激起了成员们翻译的兴趣,努力学习,并从中吸取经验,争取早日成为能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高素质并拥有创新能力的韩国语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