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篆刻艺术风格解读

2021-11-28 13:34:56陈刚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陈刚

(衡阳市美术馆,湖南 衡阳 421000)

引言

近现代篆刻艺术领域当中,黄牧甫可以说是领头家,他也被近现代的篆刻艺术学习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黄牧甫的艺术作品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所观赏。黄木福是如何做到自身特有的篆刻艺术风格并且为人们所喜爱的呢?艺术家之所以被人们所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自身独有的见解和特殊的艺术风格,而一个人当被称为艺术家的时候,自身的艺术见解和领域都已经达到了成熟,他们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具备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审美,这就基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具备独特的见解和对艺术审美的无限追求上。黄牧甫作为著名的篆刻艺术大师,具备鲜明的个性和特殊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但是,随着人们细细地品味,就会发现他的作品其实匠心独运,艺术作品当中蕴含着不同的层次,需要仔细地欣赏。黄牧甫的艺术作品当中不仅带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而且也能感受到黄牧甫本人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思想。黄牧甫在艺术风格研究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他的艺术作品被人们所欣赏并推广,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流传的佳作。

一、黄牧甫的简介及其艺术风格形成

黄牧甫,本名士陵,字牧甫,号倦叟。出生于西武乡黄村,他的父亲以优质的文章在家乡当中非常出名,家乡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黄牧甫父亲的文章。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黄牧甫自小所受的教育就要比一般人强很多,而且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学会了一些思想道德与文化方面的知识。慢慢地接触到了篆刻,自此之后,黄牧甫便开始潜心钻研篆刻,黄甫自幼接受家庭的教育,并且拥有极为聪明的思想,所以,在进行篆刻学习之后,非常迅速地领悟到了篆刻当中的中心内容,并且发挥和运用地淋漓尽致。但是好景不长,在黄牧甫14岁的时候,由于太平天国战乱的影响,黄牧甫被迫断学,进而流离失所。随着战乱的不断加深,皇甫在逃亡的过程当中失去了双亲,十六七岁的黄牧甫只好自己生活,而在这段艰苦生活的日子中,黄牧甫无法在进行篆刻学习,但是黄某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喜好。20岁的时候黄牧甫奔赴南昌,在南昌的一所照相馆里一边打工卖印一边艰苦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黄牧甫能够在做工期间广泛地临摹天下不同地方的印章,这也为他之后的篆刻艺术风格形成奠定了基础。黄牧甫在做工期间临摹的书应包括南学陈鸿寿,北师邓石如,吴让之等等,在不断地临摹过程当中,黄牧甫似乎懂得了篆刻学习的重点部分,并且为之进行钻研与研究。在黄牧甫29岁的时候,为了能够扩大宣传,自己出版了《心经印谱》,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市面上一度售空,而黄牧甫的书籍与篆刻艺术也达到了一定的小高潮。但是经历了一阵热潮之后,黄牧甫的篆刻竟没有人再度提起。虽然只是一次昙花一现,但是,黄牧甫在每天的对天下各大家作品临摹过程中,学习到了精巧的技法,这些都为他在之后的自己风格的创设奠定了基础。黄牧甫在后来的时光当中开创布局严谨,刀法金属的印风。33岁的黄牧甫移居广州,认识了许多在篆刻领域非常有作为的大家,他与这些能人志士在一起进行磨合切磋,广泛交流,并且也获得了去北京国子监攻读金石学的机会,在学校当中,黄牧甫汲取了更多关于金石学的养分,这为他在之后的篆刻艺术风格形成过程当中奠定了基础。在学校的收藏馆当中,黄牧甫见到了大量的金石文字,秦汉印章等古器物,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所得。他的风格不拘泥于其他人的古铜印斑驳之貌,他去追求自然爽健的刀艺,融会贯通,终于在他晚年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见儒雅。

二、黄牧甫艺术风格的来源黄牧甫篆刻艺术风格

与其他篆刻文人不同,他的篆刻艺术风格形成的方式比较特定,并不是偶然的,一蹴而成的。黄牧甫的篆刻艺术风格是在印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由于他对其他篆刻艺术家的艺术品进行了临摹与研究,并且对于其他的艺术风格展开了分析,所以才促使他形成了自己自身的风格,他学会汲取其他艺术家身上的优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融合,所以才有了开山立派的思想主张。想要分析黄牧甫的篆刻艺术风格,必须要从三方面进行探讨。

从入印文字来看,由于当时黄牧甫进到了学校专门学习金石学,所以他遇到了许多世界上顶尖的金石学家,而许多金石学家对于他的建议就是要吸取其他人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但是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将自己的缺点全部拿掉,要从自己的缺点当中提取有用的地方,和自身的优点相融合,这样才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东西。顶尖金是文学家对于他的主张主打的是严格,也造就了黄牧甫在对于印章进行分析和临摹的时候总会对文字出处进行标注,这也彰显了黄牧甫不熟的态度,黄牧甫认为那些不懂得对入印文字进行标注的人不应该进行篆刻艺术的学习。黄牧甫之后的篆刻作品当中都会对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而大量金石学资料的阅读与研究使得黄牧甫具备了一定的金石文字功底,在他的篆刻艺术作品当中,能够看到很多能够激励人的文字。

从印面上来看,很多专科领域的大家认为篆刻作品必须要体现金石气息,所以在篆刻作品的印面上,大多数都是做旧的,包括邓石如和吴让之都是这样认为的,而他们也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了极致。但是时代总会浮现出对于篆刻艺术理解不一样的艺术家,赵之谦就是这样一位对于篆刻作品风格理解不同的艺术家。赵之谦认为印面不仅局限于做旧,他对印面的认知和处理实现了升华,他认为印面需要保留完整性,简简单单,大方得体即可,不需要在对印面进行过多的装饰,过多的装饰不是艺术追求,而是艺术品的累赘。黄牧甫围绕赵之谦的想法与方式进行了运用,并且将这样的方式方法运用到了极致。

从印文笔画运用上来看,与许多的篆刻艺术家一样,黄牧甫在最初进行篆刻的时候,刀法比较青涩,一开始运用的刀法是切刀,而笔画也比较迟涩,这是因为早期受到了丁敬碎刀法的影响,但是随着黄牧甫对于篆刻艺术理解的提高,刀法逐渐变为冲刀,而笔画也慢慢地变得光洁,冲刀法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书法写意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被运用在秦汉玺印当中。自从黄牧甫改变了自身的刀法和笔画,他的作品风格也就转变成了具备自身特色。黄牧甫的作品能够将他自己独有的特点和想法展现出来,并且能够使其他人读懂毫不费力。

三、黄牧甫篆刻艺术风格的传承和发展

(一)风格发展

作为晚清篆刻艺术风格的传承人,黄牧甫的作品具备特殊的感染力,发展至今,经过了许多年的打磨与传承,黄牧甫的篆刻作品已经成为印坛主力军,在整个篆刻圈内,黄牧甫的作品对其他篆刻艺术家的影响非常深厚,并且随着篆刻文化的越来越深入,黄牧甫篆刻作品风格的影响与日俱进。许多现代的篆刻艺术家通过对黄牧甫的篆刻作品进行分析和运用,创作出了线条流畅,风格清丽的作品,在能够展现金石气的同时,也体现了生机勃勃的风格。黄牧甫的篆刻艺术特点和风格不仅仅推动了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能够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后世的瞻仰。虽然黄牧甫的艺术风格比较有特点,受后世的追崇,但是篆刻家们也并非一味地追求黄牧甫的印风,这些艺术家只是通过对于黄牧甫作品风格的分析,更好地将其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艺术传承

许多现代篆刻艺术家对黄牧甫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地了解黄牧甫在当初创作时的心境与感受,并且,有许多的现代艺术家深受黄牧甫艺术风格的影响,继承黄牧甫的印风,达到了创作自身作品风格的高度。这不仅仅能够推动黄牧甫艺术风格的传承,而且也能够更好的创新篆刻艺术,为新时代与后世留下更为独特的篆刻艺术风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牧甫的作品与艺术风格特点不仅仅影响了晚清时期的篆刻艺术家,而且也影响了现代篆刻家的作品。现代篆刻家需要把握作品的风格,同时也要注入新的思想与灵魂,这样才能够确保篆刻艺术风格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