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 100072)
译文读者的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首先,译文读者是译作信息的接收者,是拥有丰富感情和生理特点的个体。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认识译作文本内涵,填补意义空缺,并对未定性的内容实现具体化,最终实现译作的意义。其次,译文读者又是群体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本身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因此,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要增强译文读者意识,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时刻以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为目的,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采用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上使读者与原文的视野相融合。
具体来讲,译者树立译文读者意识,就是要深入了解读者的个体和群体特征,准确推测其对译作的信息需求、理解能力和期待视野,制定灵活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译者在外宣翻译中是原作与译作读者之间的“桥梁”,在明确原作者的意图基础上,还要从译文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在“再创作”时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委托人的任务。一方面,译者要准确传达原文信息,选择符合译文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提高译文读者阅读和理解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完整地传递原作中的负载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的视野与译作留有一定的“审美距离”,在增强其阅读兴趣的同时,满足了其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期待,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关注译文读者的心理,分析其内心情感和审美因素,是在外宣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必做功课。
译文读者对译作内容的心理需求是影响译作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译文读者对译作内容需求强烈,则阅读的动机指向性越强,译作的传播效果越好;反之,如果译文读者对译作内容的需求不强烈,阅读的指向性就会越低,译作的传播效果就越差。因此,对译文读者的心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译文读者的心理既包括个体心理,又包括群体心理。个体心理包括译文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经历、文化程度等。群体心理与译文读者的活动群体有关,大多表现为群体中共同的心理特征。
阅读需要和阅读动机也是译文读者心理分析的重要方面。需要是人们为了改变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而表现出的客观需求和必要性,从而进行某种与之相关的积极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曾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从而产生了动机。他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按照重要性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了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阅读的需要便是人类随生物进化逐渐显现出来的高级心理需要。阅读动机可以使译文读者产生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力,维持其阅读的活动。
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是一种复杂又稳定的体验和评价,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与人的需求有关,需求是其产生的基础。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引起译文读者情感和情绪上的共鸣,使其产生良好的态度体验,那么外宣翻译工作的目的就达到了,反之,如果无法使译文读者的情感和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外宣翻译的工作的成效还有待加强。
外宣翻译工作中要引起译文读者的注意需要关注其情感上的需求。注意是外宣翻译工作能够带给译文读者认同感和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读者内心的一种积极的意识状态。当译文读者集中到对外宣传和翻译的作品上时,外宣工作就会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反之,如果译作不能带给译文读者良好的心理体验,其便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对外宣传与翻译工作中,译作内容在丰富多彩的同时,还应做到精练准确,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内容。译者要坚持适时、适量和适度的原则,提高对外宣传和翻译的有效性,满足译文读者多层次的需求。
对外宣传与翻译的作品要语言生动形象,道理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阅读的欲望,并且能够读懂、体会译作的内容和情感。要使译作能够使读者产生艺术、哲理上的共鸣,就要能够影响译文读者的修辞心理,译作的内容、形式、风格和魅力都要符合读者的兴趣爱好、审美口味和气质个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理解和联想。修辞对译者和读者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译者的话语建构只有符合读者的修辞心理,才能使读者的易感知心理,逐渐发展到喜感知心理,最后成为欲感知心理。易感知心理是指译作能够被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喜感知心理是指译文读者在阅读译作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内心渴望。因此,对外宣传与翻译的作品必须生动形象,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欲感知心理与读者的阅读欲望有关,读者希望从译作中获得知识和感悟。因此,关注译文读者的修辞心理对于实现对外宣传与翻译文本的意义十分重要。
结语:译文读者是完整的翻译活动的终端,是外宣翻译活动中译作信息的最终流通目的地,也是实现翻译价值的最终环节。外宣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译文读者通过对译文的理解,从而关注该问题,改变原有的态度,从而发生个体或群体行为的改变,因此译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实现翻译的价值。因此,要想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树立正确的读者观念,树立译文读者意识,深入分析译文读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