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宇 吴德庭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教育部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各高校响应号召,开启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而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和主要载体,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了思想引领的作用。因此,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高校如何改善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此次疫情,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之迅速,效用之显著让全世界感叹。此外,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中国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展开交流与合作,向意大利、西班牙、塞尔维亚等许多国家伸出援手,提供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用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展现了中国对全人类负责的大国担当。而这无疑会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态势、理解党的宗旨,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优秀典型。抗疫第一线的普通医务人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各社区送菜上门的志愿者、快递小哥、科研人员.....他们无疑为榜样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事例,用好抗击疫情中的英雄榜样力量,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典型,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与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正直的社会道德观,有效提高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教育是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价值观教育摆脱空洞的说教,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此次疫情,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中国政府抗击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服从命令,为自己、他人乃至国家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展现地淋漓尽致。这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是一堂最生动、最真实的社会实践课。有助于大学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和对自己有贡献的人。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让人始料未及,像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因为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高校思政课开展中被广泛应用。这些新形式成本低、易操作、凝聚力强,可以说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在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存在着不少负面的网络信息,部分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课这方面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不少问题:
疫情的原因使得思政课的开展需要依赖网络来进行,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第一次以线上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就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麻烦,首先网络这一客观条件仍然有少部分偏远地区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得不到满足。且因为要隔着一个屏幕交流,老师无法得知学生的具体详细情况,学生对老师的反馈也不能及时传达到,甚至会出现老师线上授课,学生线下干自己事情的情况。这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更加强调互动性,强调时效性。而有些教师在改用新媒体授课时,没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依然使用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不与时俱进,机械地照搬书上知识,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反馈置之不理。这些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乃至降低对老师的信任度,长此以往,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大学生作为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一环,在做好居家隔离、出门戴口罩等必要的措施同时,也应为维护疫情防控秩序尽自己的一份力。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如2020年2月份期间,陕西某高校的两位学生没有按照疫情防控规定,私自提前返校,给自己、学校乃至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是生命观错误及责任感缺失的表现,思政课要肩负起这个职责,加强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同时也要加强责任教育,要让他们意识到遵守疫情防控法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为他人的生命负责。
疫情的出现虽然给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暴露了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意识不够强烈、教学模式僵化,主题教育缺失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思考疫情期间如何利用好抗疫素材,实现思政课在内容上的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疫情过后,各高校要重视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上的优势,加强思政课内容与新媒体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地搬运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站上,学生们看到这些内容只不过相当于重复看书,自然不会感到有兴趣。因此,需要将新媒体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将课堂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重复、不枯燥、有内容、有思想。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思政课对于自身、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此次疫情,青年学生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壮举,与西方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对比,学生们更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充分挖掘疫情中涌现的抗疫英雄们,将他们的感人事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增进思政课的深度;要充分体会疫情中中国人民展现的抗疫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突发事件时,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勇于担当使命,同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方能共克时艰,提高思政课的高度。
以往的思政课课堂通常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过于僵化,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更新。此次疫情正好为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发挥出新媒体平台的技术优势,可以开设线上云课堂,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第二,强化线上思政课堂的价值引领功能,在开展线上课堂的过程中,除了要贴近线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外,还应该为疫情防控服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此次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虽然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蕴含着许多机遇,预示着未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各高校需要反思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完善思政教育方法、优化思政教育课堂等举措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