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欧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大学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对大学生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大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且思想意识形态并未固化,作为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也在逐渐变革。在此基础上,各个行业以及领域都在发生变革,教育领域面临一些难题。同时,高校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特点,新媒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以及网络数据技术来传播,体现出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在现代网络系统中,丰富的信息数据不断涌现,同时可能会包含一些不良信息。高校的学生如果了解到这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导致其思想观念受到相对应的影响。因此,在高校中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各种网络数字信息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判断,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产生更加深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平台体现出开放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如果高校的大学生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接收,可能会导致其思想观念受到影响。具体来说,一些存在不良居心的人在网络中传输以及散播虚假信息和新闻,进行网络攻击,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干扰。应当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干净的网络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生活过程中更加适应时代变化的特点,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规划的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
在新时代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地位已经体现出了相对应的转变。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由于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教育中扮演主体的角色,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明确学生是对新媒体进行应用的主要群体,学生需要了解现代信息网络知识,并利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教师则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这也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高校要想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提就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所以党的十八大之后,高校要注重立德树人的思想,进而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有助于高校更好的研究如何提高教学团队和学生管理团队的协作,多方位引导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目前高校主要是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和负责学生的思政,由于大多数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非思想政治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专业性,但这并不妨碍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对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完善,高校开始注重立德树人的思想,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思政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国家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各个学生的发展程度,所以说国家要求各大高校加强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各大高校要想高效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工作水平。
目前我国的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并且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要完成这个关键性任务就需要各大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重视,完善教育制度。此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要指示:在各大高校当中,要加大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力度,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步进行。自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立德树人成了各大高校最注重的教学理念,高校的老师要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学生为教育重心,营造出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氛围。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方法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年龄特征以及成长环境,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载体,发挥协同作用效应,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的有效开发和创新,可以实现将思政教育与网络、媒体、文化以及丰富教育资源相结合的目标。当前,网络已经突破常规教育方式,成为高效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载体。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载体的基础上,合理探究文化载体的开发方法和对策至关重要,有利于改善传统高职思政教育资源单一、方法落后的问题,进而全面发挥出文化载体的作用和价值,推动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经典的文献著作更是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可学可教的现实财富。高校教师要引领高校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鼓舞他们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的过程,从精神上抽象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变为事实上的具象的社会交往行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品质的升华,获得社会的良性发展。换句话说,在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操,还能建立起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深刻文化自信,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面貌中找到特色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之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培育青年道德模范,提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
要想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当中,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切实相关的辅导员应当冲在最前面。为了使青年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发展,离不开思政辅导员的循循善诱,对国家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必须要做到辅导员队伍保持源源不断。所以,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增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应做到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提高辅导员的能力,确保高校稳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执行者,首先自身思想觉悟必须不断提升,思想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每天关注国际国内新闻,熟知教育领域的最新文件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通过总结提高自我,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高校也应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文件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鼓励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在切实的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积极性,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素质。
大学生承担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认知。为此,高校方面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