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建筑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这既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给建设土木工程管理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土木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土木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土木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战略的现实需求。而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土木工程实习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土木工程实习的实习效果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土木工程实习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控制土木工程实习过程,充分挖掘土木工程实习的实习效果,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是当今土木工程教育及教育管理者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但是理论教学占据大部分比例,也就是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多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这也是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坚持理论教学理念固然没有错,但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也会有不符合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土木工程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土木工程的教学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升。
土木工程是国家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各类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保障,对拉动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需求的现代土木工程也促进了材料、能源、环保、机械、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土木工程专业)》中明确指出,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工程师方面的实践训练,从而可以独立实施建筑、桥梁、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且拥有广阔的视野。
1.知识要求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精通一门外语,并且学好数学、自然科学等理论知识,熟悉力学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明确工程材料的各项性能、工程测绘的具体流程、工程制图的相应方法,明确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计算方法,明确土木工程中如何进行管理、如何进行技术分析;明确相应的结构选型、构造方面的理论知识,明确结构工程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应用CAD 等软件;明确土木工程最新的建造技术、相应的工程检测方法,熟悉本专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及交通、土木工程与环境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
2.能力要求
掌握查询资料、深化自我水平的能力;掌握应用语言、计算机技术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工程交流;能够使用常规的测试仪器,可以胜任相应的操作;可以独立操作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者是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一)对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而言,虽然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最新的技术,但是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缺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主要因为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而且针对教师与很少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第二,对于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教育模式,规模相对较小,也无法给教师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从而严重制约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导致专任教师编制紧,工作压力很大,根本没有到生产一线参与锻炼的机会。
(二)实践教学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如今,我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正确看待实践教学,只是将其作为生产实习,而没把它当作一门"课程”。第二,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并且没有将其视为独立的课程。
(三)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经费越来越匮乏,而在实践教学方面,更是缺乏充足的经费,对于实践教学而言,不管是设施的数量,,还是实施的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大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实习指导教材缺乏。对于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课程而言,如今,发展的并不理想,正在使用的教材,以及实习指导书,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新技术方面,都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现在急需设计相应的精品教材。
(五)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控制不严。毕业设计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图与表中所列的项目排列不科学,表、图的数据引用不科学,反映的信息不明确。设计的图纸不规范,且数量少。工作量不够饱满设计篇幅略为单薄。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人意见,评价不到位或评价过高。
(一)学校通过四个平台助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依托专业公司化平台,将“教学型”教师培养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二是依托“示教室”助力一线教学,在实战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单位,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行学习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四是实施“1+X职业技能”项目,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纳入评优。
(二)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转变之前的教学理念,不再单纯重视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二者在纵向上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性,横向上也存在一定的渗透效果。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的教学规律,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大学院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建立土木工程专业资料室、语音图像室、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等。同时,学校可以在产教融合单位中建设一批示教室,把企业的生产设备变成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四)采用“引企入校、引会入校”的方式,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课程嵌入、职业资格认证、技能大赛、企业实习实训等方式让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到学院优势专业的建设中。如共建课程、共建科研、共建教材等。
(五)规范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实施“三评审”“三答辩”制,“三评审”即选题评审、开题评审、答辩评审。在进行毕业选题设计时,一定要参考工程实际。突出应用型,来源广泛,难度与比例适中。应用毕业论文 “三三三”制的质量监控方法。即毕业论文工作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期”监控;论文工作负责教师、指导教师、以及答辩小组“三方”监控;教务处、二级学院、以及论文工作指导小组“三级”监控。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现状,充分挖掘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形成了基于创新的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机制。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在不断改善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为其他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