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2021-11-28 13:34:56邬静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邬静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随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完美收官,国家大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我国提出要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重视对大学生资助工作地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重物质,轻心理

深入研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资助体系发展,发现我国高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仅仅重视对大学生的物质帮助,而轻视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资助工作多以资助金的发放为主,而很少有对于大学生个人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对比我国乡村扶贫工作发展发现,乡村贫困人口要想真脱贫,脱真贫,在扶贫的同时。更要扶志。由此得知,高校资助工作,不应只重视物质,而不重视心理。如若一味地关注资助金的发放,重视物质扶贫,而不重视学生个人尊严,价值的自我实现,轻视心理扶志,便无法达到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目标期望。建立的将是一个不科学,不严谨,低效率的高校资助体系。无法使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二)贫困认定机制存在诸多漏洞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认定的机制,主要以学生书面递交,家庭贫困困难说明表,以及基层家乡发放的,低保贫困证明,精准扶贫认定贫困证明等,极其重视学生贫困材料的证明。轻视了对学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家庭真实情况的具体走访调查。仅以贫困材料证明认定贫困生资格,确实会简化程序,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变相的懒政。仅以贫困材料证明认定贫困生资格,可能会漏掉一些,因自卑心理而不愿递交材料的学生,或者家庭真实贫困,因一些特殊原因,无法获得真正的贫困材料认定证明。这样便会漏掉一些潜在的真正贫困的大学生,而无法使党中央政府的大学生贫困资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贫困认定体系将是大学生贫困资助工作的第一步,必须使其做到真实可靠,科学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贫困资助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资助工作后续监督存在诸多问题

资助工作的后续监督,将是整个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最后一步。同时也将检验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检验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否真正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一方面关注资助金是否真正落实到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手中,而不是被某些官员中饱私囊,纳入自己的钱袋之中。另一方面关注。资助金的发放是否大打折扣,每位贫困大学生手中收到的资助金,是否与中央统一发放的标准一致。关注高校是否开展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资助工作,是否仅仅关注物质帮扶,而轻视了心理方面的帮扶,是否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加强高校资助工作管理人员,以及高校辅导员的绩效管理,认定其是否对贫困学生从以人为本出发,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管理的奖惩制度,对于真正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用心帮扶学生的同志,应予以荣誉和奖励。对于懒政怠政,敷衍了事,不真正重视学生的人员,应予以训诫和惩罚。同时关注,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是否开展了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举报方式,举报系统是否真实可靠。

二、以人为本思想影响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何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发展历程,可谓是贯穿史今。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至今,该思想已得到不断完善,并应用于多个领域,促进了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我国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指的是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即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伟大的中国梦。重在强调,我国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应该强调以“学生”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当前社会实际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相结合,利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和完善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推动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

(二)如何立足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完善

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主要是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首先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打破原有思想,不以貌定贫,不以相取人,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走访调查,加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背景,以便于发现潜在的真贫。同时应建立科学高效的贫困认证体系,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人均消费水平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置符合当地情况的贫困认定流程。其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应只重视物质,而不重视心理,应加强高校辅导员以及心理老师对贫困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在给予学生物质资助的情况下,也应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习总书记说,“青年有梦想,国家有希望”,培养贫困大学生坚强的精神,让每一个被国家资助过的大学生都成为一名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让其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立志成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三)完善资助工作后续监督体系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党和人民都极其重视的大事业,应加强对资助金发放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在此过程中发生贪污腐败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严厉处置。使党和国家的帮助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有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头上,使资助金确确实实发放到每一位被资助的学生手中。一方面对于各级资助金的发放,责任落实到个人,单位。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应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另一方面完善银行发放资助金的管理体系,使资助金落实到每一位需要资助的同学手中。同时加强对基层老师,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如发现贪污腐败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举报。

(四)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

将以人为本思想深入贯彻进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高校资助体系。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价值实现,高校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情况下,重视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在给予学生物质帮助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关注学生个人尊严,价值。使学生内心无负担,身上无压力,努力实现个人理想,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帮助解决大学生因家庭贫困原因,无法负担大学学费的后顾之忧。以国家为背景,政府为靠山,卸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学术,完善人格,使其专业与心理共同成长。最后,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人员。以及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时候,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是党中央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真正地实现落地开花。

三、结语

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应重视以人为本,重视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在开展物质帮扶的同时,加强推动学生个人尊严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学生的物质帮扶和心理帮扶已成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不可偏离,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高校贫困资助工作管理人员以及高校辅导员,应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政策精神,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促进和完善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