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路与人的纽带,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服务,是高速公路服务品质的有效载体,也是高速公路沿线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5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万公里、约有3000对服务区投入使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以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优化服务区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亟需解决地课题。
现有服务区一般建有停车场、卫生间、餐厅、超市、加油站、维修站等基础功能设施,能满足车和人的基本需求。但深层次人性化服务较为缺乏,无法满足车和人的多样化需求,产品及服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不够,抓眼球的、有特色、有创意的服务区不多。
服务区的面积普遍偏小,尤其在节假日时期,停车场爆满,导致部分车流倒灌主线,产生安全隐患。危化品车辆的停车也面临停车位偏少的窘境。男女卫生间的匹配度不合适。缺乏停车位空余位置的显示与导引等硬伤。
不同区域、不同路段、不同服务区提供的服务标准、服务业态、服务态度品质不一样,导致服务区服务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差异较大。不统一的服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服务区标准体系及相关规范,导致服务区的服务标准与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日益重视生态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始终难以彻底走出“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果并不显著。服务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污染物控源减排、循环再生等方面仍有很大改造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共有3000余对服务区,部分服务区设有信息中心或情报站,协助公众获得沿途车流信息,但总体而言,并没有形成信息的联网化和规模化。交通信息的互联互通、营销信息的开放共享、服务实时互动还未能有效形成,公众的信息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每个服务区策划建设运营时,要结合区位优势以及当地风貌,突出自然经济文化特征,打造特色服务区。大力推行服务区+文旅,服务区+餐饮,服务区+综合体,服务区+特色店,甚至多种业态的叠加。如苏州阳澄湖服务区以“梦里水乡,诗画江南”为主题,走进服务区犹如在江南水乡、苏州园林里漫游。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直购中心落户浙江金华服务区,现场采用完税商品直销与跨境商品“线上体验、线下购买”的模式,既方便又快捷。四川天全“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推出“熊猫家源”和“G318中国景观大道入藏门户”两大主题IP,传播四川独有的大熊猫文化和川藏线公路文化。结合功能完备性,可分门别类打造为基本服务区、主题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同时结合高速沿线文化、地理、旅游等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强化“一区一特色”“一路一系列”主题服务区。
各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的制定服务区面积、管理用房面积的行业规范,指导各地具体实施,确保服务区的基本用地面积,同时有效提升单位土地用地效应。围绕规划布局、用地选址、空间利用、公共服务、经营业态、安全保障等方面,扎实做好服务区总体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危化品停车场地,减少公众潜在危险。优化卫生间男女厕位比例,减少排队时间等。
推动服务标准化体系落地,自行或依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服务标准化体系设计,优化司乘人员从进入服务区到离开服务区的全过程服务体验。同时也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主导编制行业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实现服务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服务区通过合作运营、第三方承包、内部承包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运营效能。
一是突破传统服务区平面化布局,通过立体抬升,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客货分流、室内停车等举措,创造让消费者更舒适的停车体验。二是通过快速充电的布设、光伏发电应用、空气能综合利用、储能设施建设、氢能项目布局等举措,形成服务区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综合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服务区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及管理能力。三是对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全面优化,通过排污纳管、中水回用等措施,实现服务区污水排放合格率达100%。
以提升服务区核心运营能力为目标,以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为基础,探索实现以数据平台为支撑的服务区智能化建设。通过对高速人车货的数据流进行挖掘、精准分析,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有效的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APP、触摸屏、主线显示屏等平台,增加停车引导、订餐预约、满意度评价、路况信息推送、指引等智能化服务,优化停车位、厕位空余位置的展示与引导,远程跟踪危化品车辆的运动轨迹,大幅提升司乘人员的舒适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