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

2021-11-28 13:34:56周杨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周杨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其对于现代文化教育有极大的影响。高校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思政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讲好高校关键课程大学第一课思政课,探索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历史使命,持续提升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思政急需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视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情况看,其实用性相对比较强,大多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所设置的,强调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培养,很少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

(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其一,讲授内容浅尝辄止。思政课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内容统一稳定,因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平衡,有的教师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融合,没有结合历史文化和现实问题,不能全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其二,教学方法单一。思政课是高校必修课程,有些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达不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教学效果。其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有效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教育教学形式。应该坚持统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分组讨论、实践体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统一。

(三)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

对于当代大学生,他们是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每天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接触到各种新闻、电视、电影,面对这些充满诱惑的形象事物,大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对抽象的文学史书进行阅读,也很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就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难以发挥出作用。另外,还有很多大学生会将时间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很少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四)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融合了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很多高校在落实融合教学之后未及时改革自身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卷面考试成绩为考核依据的教学评价很难全面评估融合教学的落实效果,亦难以对教育者优化融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育人功能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其关键在于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且通过其本身的优秀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优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很高的地位,而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和、善、忠、孝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品质,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促进大学生抵抗不良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道德观念形成。

(二)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然而当前阶段社会整体比较浮躁,这导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可以传承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越来越少。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精魂,传统文化的丧失意味着国家民族的没落。因此,弘扬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借助高校思政课教育提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有利于减少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阻力和难度,进而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覆盖。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社会理想的精华,是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是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篇章,讲清讲透仁爱道德思想、民本政治思想、诚信做人准则、正义伦理原则、和合独特品质和大同社会理想,将传统文化基因植根于学生灵魂,彰显文化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学习掌握思想精华和精神品质,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内在要求。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创设校园传统文化环境的微时代

高校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外来文化、西方节日、社会热点问题等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三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就需要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入手,构建一个契合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要发挥出现代媒体的作用,借助校园媒体宣传平台,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增强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校园宣传栏中可以定期刊登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节日文化、诗词等,并鼓励有此兴趣的学生积极投稿,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在校园网络中可以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栏目,并将一些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文化现代化、趣味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考核评价、评奖评优中要增加传统文化指标的比重。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显然,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考核应有内容。教学考核着重从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教学核心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收获成效等几个方面考核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

(三)开发具备特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教材

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的高校思政课教材是高校落实融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高校方面应该积极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优质教育者共同开发特色教材,要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集合于高校思政课教材这一载体之上,要为教育者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指导,为开阔学生优秀文化视野提供平台。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国政府号召,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巧妙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