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顺萍 旦敏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170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本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研室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以期在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学生师爱国敬业之德、诚实守信之品,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必修的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我校本门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教学总课时32学时,其中包括16学时理论教学和16学时实践教学。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本门课的教学中,我们选用由谢忠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用书,主要学习学前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三大块的内容。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学类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实践类课程要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前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理想的引导、协作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学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师德师风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研组结合本门课程特点,依据我校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其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和工匠精神培养为本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具体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索如下。
学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基本理论包含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育技术在五大领域及家园互动中的应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介绍三部分内容。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概述部分教师除了讲授AECT定义之外,还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翻转课堂、PBL、OBE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教育改革对教师基本素质的发展等知识中融入爱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疫情期间大家切身体会的线上学习、华为的芯片危机等)和榜样人物马云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改变、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辱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五大领域及家园互动中的应用部分,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在五大领域和家园互动中的作用及使用情况外,还将敬业、友善之德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取代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幼儿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做一名有温度的幼儿教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敬业、友善之心。
在幼儿园信息化环境介绍部分,教师结合幼儿园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城乡幼儿园信息化环境的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幼有所育”的决策部署以及我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担当的区域使命等知识,引导学生坚定职业理想,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培养他们敬业友善之德。
本门课程中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主要包含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概述、理论基础及具体的案例。本部分的教学教师在理论基础讲授部分融入了理论创新作为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具体案例展示讲解过程中,融入了教法创新、诚信作为思政元素,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培养他们教法创新意识。通过作业“设计一个符合幼儿水平和需要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育活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讨论优化方案,课后老师认真评阅每位同学的教育活动,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中,而不是上网随便下载一个应付老师,培养他们诚信之品。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主要包含图片处理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和思维导图制作四个部分的内容,实践性较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
图片处理部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PS图片美化、抠图、动图制作,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制作教育活动设计封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具体的操作演示,启发学生明白好的图片不仅需要好的拍摄技术,还需要后期不断耐心、精益求精的加工处理。引导他们明白“美好”实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奋斗,培育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主要内容是PPT图、文、声音、视频的排版与播放,动画制作,幻灯片切换及常用技巧,在本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制作与幼儿园教学相适应的案例大班语言教育活动《动物的雨伞》课件,把职业理想、友善、工匠精神作为思政元素教学其中,培养学生幼儿园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心理和思想上适应性的引导,坚定他们的职业理想。在具体的多媒体排版、动画设计、页面切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要依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友善之情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微课制作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微课的特点、视频录制、视频剪辑,在本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结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制作的课件,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并录像、录屏,最后剪辑完成相关教学活动的微课,让学生获得幼儿园工作的替代性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把团结协作、努力奋斗作为思政元素融入微课制作的整个过程,一方面通过实际课程的实施,通过同学对教师、幼儿、摄像、导演等角色的扮演,让同学亲身感受到要完成一件事情,组内每个成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合作等。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制作、实施这个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体验到成就感。教师通过作品展示、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体验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引导学生加强对幸福的生活需要奋斗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和努力奋斗精神。
思维导图是帮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过程中,把积极、创新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展示幼儿思维导图作品、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引导学生改变线性思维方式,多开阔视野、用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教学生活中的问题,把大脑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中,从和学生的交流讨论、课堂表现看出,学生的爱国敬业之德、诚信友善之品、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基本达到了本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但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思政元素如何更好的与课程知识有机融合的问题和如何有效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的问题,以期借助“课程思政”的理念做好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四个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