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鸥 王思聪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其主要指的就是学校内部的学生会受到相应管理组织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就是以教育政策和教育规范的规定作为主要的依据,使学生得到各种针对性和组织性的教育,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教育。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但以学生的管理制度作为主要的基础,还将相应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作为实际的基础,进而使学生在学校就学期间得到全面系统的管理。学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是其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如果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本身能参与进来,而且能以一种主动的情绪,则学校的民主管理就可以更好的施行,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分担,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大成长的同时,使学校得到更大的利益。高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对学校的决策进行全面的实行,还具备公共事务的合法实施权利。
高等教育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管理是一直存在的。学校在参与到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其具体的管理内涵是在不断改变的,其主要的改变依据,就是虽则社会生态和国家政治生态的不断变化而进一步变化,而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实际的管理内容,还是具体的管理方式,又或者是相应的管理意义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变化。在现阶段,就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校而言,其在建设民主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整体的效果相对不错,但是其仅限于表面,归根结底,就是高校在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现阶段实行的学生管理模式,还是实际的管理目标,都是将学生作为一种被动的管理对象,而学校本身一直都是扮演的主体的角色,因此,实际的管理效果并不好。基于此种形势,学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使组织管理的稳定性得到了单方面的维护,但是却使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当前阶段的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仍然不够完善,而且整体的体系建设也仅仅停留于表面。
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就是学生自身的参与素养,其主要的表现方向有两方面,首先就是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其次,就是学生自身的参与学校管理能力。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内部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的问题。通过对某一学校的调查可以进一步发现,在整个高校中,认为学生有责任参与到高校管理的学生比例为31%,而认为学生没有责任参与到高校管理的学生比例有39%,此外,还有30%的学生对该问题不够清晰。基于以上数据,可以进一步发现,对于当前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其自身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并不强,而且,自身的主体责任感也过于缺乏。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学生干部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其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素养却亟待提高。
高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就是学生组织,也称为学生会,其次,就是学生校长助理,再次,就是校园管理网络平台,最后,就是一些微博、微信等论坛平台。从表面上来,高校的学生参与管理方式十分全面,但是在现实中,只有学生组织模式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状态,对于其他的参与方式而言,其仍然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实际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不论是实际的制度,还是相应的组织,都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举例来讲,许多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校园管理网络平台,但是对于学校中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能通过该平台得到真正的解决。与此同时,对于国外而言,其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体系建设已经处于相对完善的状态,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其自身具备投票权或者发言权,举例来讲,学生组织委员会、理事会等。此外,尤其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制度,其已经处于一种相当成熟的状态,而且学生如果参与到了评价之中,其实际的评价结果将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实际任职情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
对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这一工作而言,高校内部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其只属于一种形式,因此,学生自身的发挥和发展空间相对较小。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很大一部分高校都开始在学生这一群体里进行校长助理的选拔,而校长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而对学校领导的回复进行收集,与此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意见和看法提供进来,进而为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制度制定的一些相关会议积极参与等。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执行情况而言,学校虽然将校长助理选拔了进来,但是相应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际的管理之中,而且其自身只是起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会在列席会议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在现阶段,高校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体责任感进行全面的增强,而且在现实中,权利就是责任的一种象征,而责任则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担当。在高校施行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内容就是学生,因此,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利,而且相关的高校管理人员,还要与教师一同对相应的管理任务和责任进行共同的分担。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参与管理能力进行实时的培养。对于现阶段的高校管理而言,学生参与到其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不但与整个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密切相关。而且高校管理工作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又具备复杂和困难的特点,因此,必须要对学生的参与管理能力进行提升,将相应的系统培训实施进来,使学生得到全面规范性的学习,进而使其自身的管理责任提高上来的同时,使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上来,进而使良好的校园环境得以创造,使更多更大的参与力量被凝聚进来。
高校要想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来,就要将网络平台应用进来,将更多的学生吸引进来,进而使学生在进行问题反馈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到任何的时间和地点束缚,也可以不受到任何权威的影响,进而开展反馈。高校在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平台建设进来,将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应用进来,举例来讲,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的借用问题,可以将其实际存在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反馈到管理网络平台中,进而根据实际收取到的建议和意见,将合理的管理方法应用进来,基于此,使学校民主管理的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将管理对话平台建立进来,不论是学生和相关的学校行政人员,还是学生与相应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实现平等的对话,根据这些对话,相应的学校管理者可以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的把握,进而将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进来。首先第一点,学校要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进来,对民主价值观的宣传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的民主意识得以激发,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学生全面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其次就是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行全面的提高,使校园环境的合理性和公开性得以全面实现,使科学民主的管理得到根本性的实现。最后,就是将专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进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和渗透,使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
结语:总而言之,本篇文章对高校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现阶段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学生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来,不但使对于学校本身,还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其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其不但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自身的参与感和其自身的管理能力。首先第一点,就是学校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本人必须要自愿且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来,不可以仅依据于自身的好奇心进而盲目的参与进来,换句话来讲,就是学生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自身具备一定的参与意识可以使实际的管理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其次第二点,就是学生在参与到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对管理效率进行全面的提升,还要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所以对于参与管理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必须要具备超强的责任心,而且其自身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实际的管理效率全面提升上来;最后一点,就是学生在高校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因此其自身存在管理能力缺乏的情况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学校必须要将相应的管理知识培训实施进来,进而使学生的管理能力提升上来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参与管理兴趣提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