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英
(重庆市武隆区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幼儿园,重庆 408506)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关部门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中首要任务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所以带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法成了教师的首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性角度出发,使课程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儿童成长,促进其健康学习和发育。简单地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想象,让孩子们在学习课程的时候感觉像做游戏一样轻松,可以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更佳。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中的一切物质对儿童来说都是新鲜的,部分家长误认为给孩子一些玩具、动画以及手机等就是让孩子们进行游戏化学习,其实这些活动因缺乏互动性,往往会导致孩子缺乏沟通能力的学习,导致孩子表达能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是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将知识运用到游戏当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可以实现孩子们能力的全方面培养,这才是课程游戏化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不同幼儿在兴趣爱好上的差异,设计合理的游戏化教学课程内容,使游戏化教学具备针对性与合理性。如在教学《国庆知识问答》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日常喜爱的动画片辅助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头饰,然后教师在每一位学生的背后贴上问题与正确答案等卡片,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正确学习国庆相关知识。当然,这样的游戏化教学还可以运用于低年龄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如公众场合的礼貌问题、与同学交流的礼貌问题等。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程教学,还能够加深幼儿学习的印象,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活动中,不能直接以统一方式进行管理培养,而是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异,这种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孩子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孩子进行提前了解,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来充实游戏,并且制定较为有针对性的方案。比如,一些孩子较为活泼且好动,那么就可以安排这种孩子参加一些更具挑战的运动活动,不仅锻炼了体格,更磨炼了意志。而一些孩子可能性格更为内向,往往喜欢安静的环境,那么对于这种孩子就可以安排如画画或堆积木等较静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材料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投放材料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产生喜悦情绪,更是为了进行多元化教育。因此,教师在重视游戏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在投放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要定期调查幼儿的喜好,第一时间掌握有效信息,并根据信息重新选择材料,虽然很多固定材料能够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因为没有创新,导致所有人都逐渐对游戏失去兴趣,只能机械式地完成任务,不能学习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心理需求重新选择材料,对游戏环节进行多元化设计,开发出他们的无限潜能,保证每一次的游戏教学都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使所有人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提升,同时也可以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游戏技能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游戏化教学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还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游戏化教学中,为了确保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机制,按照幼儿教育的具体状况,从幼儿学习表现、兴趣爱好、课程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评价教学课程,这就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使教师及时掌握了幼儿的学习情况,并找出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优化和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调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游戏环境下开展幼儿园教育,不仅符合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还能引导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助于推动其全面成长。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也要不断革新自身教育理念,优化自身职业素养,立足幼儿的身心成长特征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创设游戏活动内容,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以帮助其获得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锻炼与养成,并与家长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使其能喜欢幼儿园生活,能在幼儿园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