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讨

2021-11-28 13:34:56蒋采颖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蒋采颖

(邻水县王家镇中心小学,四川 广安 638516)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当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巧设教学问题,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教材内容,锻炼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深入挖掘文学作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语言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口语部分,另一个则是书面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口语交际、写作两个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等,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1]。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需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情景中自由沟通和交流,开展有趣的对话练习,最终实现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稳步提升。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时,教师就可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与父母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等,创设温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为学生讲述一些自己与父母之前的趣事,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跟父母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呢?能否讲述一些你们遇到的趣事呢?”借助问题的方式,可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自己与父母的故事。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布置一些恰当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内进行沟通和交流,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观察学生,并围绕着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语言思路不够清晰,此时教师就需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他人的话语,从中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借助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在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素材,并进行仿写、扩写和改写,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家乡,可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未来相关的图片,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利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家乡的景色。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还能实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巧设教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围绕着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问题,借助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各自思维,交流各自想法,借鉴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逐渐弥补自身思维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构建出一个较为合理与完善的思维模型,实现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就需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借助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题目中的‘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首联与诗歌存在怎样的关联?首联写出了怎样的意境?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的,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说此山为‘空山’?既然这里意境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留在这里?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学生可在小组中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交流,表达各自的想法,而这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逐渐构建出合理的思维体系,为学生逻辑思维、语言思维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三、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需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的美,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稳步提升[3]。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这一课时,教师就需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想象古诗词中描绘的意境,细细品味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情境中,欣赏诗人眼中的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这一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感。

四、挖掘课文内涵,注重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非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教师需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动画、视频等,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搜集民间故事,阅读课外书籍。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书籍和文章,从中发现更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写作比赛,国学经典阅读活动等,在班级内、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稳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巧设教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课文内容,开展审美教育;挖掘知识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