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邱琪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田墩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12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关键在于方法。然而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以有效的互动,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对话学习,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用,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对话学习是符合了语文这门课程教学需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这么语言魅力,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学习,以此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就必须让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对话是一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交流活动。对话符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以对话为学习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同时对话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独语状态,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活动中提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保障。作为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方法,不断开展对话学习,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有趣、灵活,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对话学习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展语文科学素养。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步伐,课前预习是必要的。课前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对话过程中积极表现。因此,在实施对话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1]。如,在《乌鸦喝水》这一课中,结合这一课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任务:“乌鸦是怎么喝水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在开展对话学习时间时,可以以最佳的状态来开展对话学习,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严厉,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教师的这种做法直接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害怕语文课堂,而这样的课堂是不利于对话学习的开展。轻松的课堂环境是实施高效对话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课堂,积极与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对话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小,好玩,他们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进而影响到对话学习效果。结合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学习时,要巧妙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因为只有让教学活动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得激发,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2]。如,在《长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故事,以故事为导入载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故事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强等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话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增进学生的态度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对话为学习策略,要想发挥对话学习的最大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体验,让学生对对话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培养情感和素养[3]。如,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一课中,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对话,让选择选择课文中的角色, 然后将课文内容重现课堂。通过这种对话练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魅力,激起学生参与对话学习的特请,进而提高对话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4]。如,在《己亥杂诗》这一课中,古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消化知识,发展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组,每一组要包含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组与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要相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综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合时宜,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对话学习迎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能够很好地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征,以对话为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进而实现高效语文教学,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