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波
(重庆市綦江区瀛山学校,重庆 40146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加之数学本就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正式教学时自然要回归生活,加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优势,并且找出其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依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则很难真正达成预期的目标。对此,教师应当思考怎样借助生活素材实施教学,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自主地融入数学课堂。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从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生活化素材,并且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此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准备[1]。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素材,以此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这样,既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更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并且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呀?”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氛围十分活跃。有的在说:“图片上有一些正在做游戏的小朋友。”还有的学生补充道:“一些小朋友在跳绳,一些小朋友在丢沙包……”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认可,并加以引导:“那么除了跳绳、丢沙包的小朋友,图片上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呀?”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保证整体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途径,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情境之中,促使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交替中不断增强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然地投入数学探究,从而切实促进学习实效的提升[2]。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拿出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一个什么?”此时,学生视线纷纷落在了老师的手中,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是一个小兔子玩偶。”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同学们知道这只小兔子需要多少钱吗?”以此引申出本节课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一段顾客结账的视频,并且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呀?”有的学生答道:“一位阿姨在付钱时拿出了许多颜色不一的人民币。”教师接着引导:“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颜色不一的人民币所代表的具体大小吗?”以此带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则会更加全面、透彻,顺利达成高效学习的目标。
在小学教学领域中开设数学这门课程,并非简单传授知识,更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对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结合教学内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而传统的作业往往都是让学生完成练习册,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此,教师就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作业,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将其付诸实践。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以下课后作业,即:统计出本周家庭用水的主要情况,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说说哪方面用水量最多?应当如何节约用水,减少家庭用水情况?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的习惯,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实效的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以此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具体来说,可以从运用生活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热情;设置生活作业,增强学生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探究,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