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架起农村寄宿制高中师生桥梁

2021-11-28 13:34:56舒当代
魅力中国 2021年16期

舒当代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重庆 401431)

一、背景及现象

2003年以来,我国大力提高农民工待遇,使其外出务工收入和生活有了保障,促使很多农村居住人口外出务工,留下子女寄宿在学校,独自完成学业。在寄宿制农村高完中,这些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由此产生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及关爱,性格孤僻;从家中来到学校宿舍,由于自我保护而内心封闭,不善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不了解,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理解他人意思而产生矛盾等。

二、措施及方法

(一)“班妈妈”的手机

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是班级凝聚力载体。要达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班集体,首先要让学生信赖班主任。笔者有这样一个做法,手机号码从参加工作至今从未更换且从不关机(除特殊原因)。为什么?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号码,更是学生倾诉的电台。高2013级高二时一名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好准备离婚,心中纠结郁闷,无处倾诉,给我发来短信。我抽时间与其交谈并了解家庭情况,帮助她分析父母离婚原因,给她为父母的修复裂痕出谋划策;反复多次后,她和我一同感到家长的感情破裂已无力挽回,从而又教育其调整心态,放下包袱,将精力用于升学,一年后该生考入心目中的大学学习。直到现在仍常常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沟通学习生活,人生规划等等。

又如高2016级一位学生。凌晨2点突发急性胃肠炎,疼痛使其寸步难行,给我打来电话,我立即驱车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病好后,该生亲口对我讲:老师,当我疼痛难忍时,接通你的电话那一瞬间,我心中出现了太阳。这一位学生的父母亲都在外地打工,他甚至连父母亲的电话都没打而是首先想到的是打我的电话。如果不是信任,如果没有手机,这些情况笔者将无从知晓,更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倾诉对象和信赖的依靠。手机成了笔者班主任工作很好的助力工具。

(二)建立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主人

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10年,每一届班集体都极其注重班级民主氛围的建立。每一个班级都离不开组织者——班主任和班委。要使学生信赖班主任,班主任应该从自身出发作出努力,不论年龄、性格如何。笔者认为,一个具有博大胸怀,能兼容并包,不以个人好恶,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强加于班级的老师才能胜任班主任。这里笔者列出两个反例,如:每期在收取学生书学费时,有的班主任一一记下收取现金的号码以防收到假钞的做法,便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师生间的隔阂就这样的行为中默默滋生着。又如: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稳重便厌恶活泼外向的学生,致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噤若寒蝉,班集体气氛沉闷。

班团委及班规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信任集体的重要阶段。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直接推选,这样代替包办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出现一些老师推荐的学生根本就不想担任职务,从而将班主任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班团委的推选应做到全员参与,班主任只需要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先宣布并宣传各个职位的任务及作用,让学生体会各个职位能力要求;然后让学生自我认识,思考并毛遂自荐;再将报名名单公布,报名者自己向全班陈述参与职位竞选的理由等;最后由全班投票确定。在确定班团委后,班主任关注落选学生,通过思想工作安抚培养其受挫能力;对当选者进行详细严格的培训,使其能胜任当选职位。这样,既能在班级上形成民主氛围,又能使全体学生信任集体,敢于、勇于参与班级管理,最重要的是这样产生的班团委在大家心目中才更有权威。班规的制定也是如此,笔者不过多赘述。

(三)构建班级的家庭氛围

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长期住校,定期放归宿假。但由于父母均外出务工,有的学生即便是归宿假也无家可归,回到家中也是一个人,甚至放假也留宿学校,长期没有家的温暖。这就要求班级不单要有其教育教学的功能,还得让学生感到温暖——家的温暖。将班主任说成“班妈妈”,同学之间说成“兄弟姊妹”是很常见的,但真正做到却很困难。“班妈妈”就应担起妈妈的责任,对学生嘘寒问暖,唠叨叮咛。如:天气转凉了,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哟;寝室地面要保持干燥,不然湿气重会风湿哦;气温低了要尽早到食堂就餐,多喝热汤;春秋季节容易滋生细菌,注意个人卫生等。“兄弟姊妹”就应相互包容,有点矛盾纠纷很正常,大家到办公室交流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反思个人性格和处事的缺点,在纠纷中学会处事,学会沟通,进而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中成为朋友,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要想班级形成家庭氛围,还可以通过一些形式来完成。如:安排座位时让学生自己选位置,如果选到不满意,自己可以通过“三寸不烂”之舌去争取,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教室布置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布置,少一些学习的凝重,多一点家庭亲情温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溢出,使大家少一些防备,多一点交流。如:为每一位同学庆生的做法,在为学生过生日的过程中,既能使个人找到存在感,感受集体温暖,也能使大家敞开心扉,分享快乐。

在这样做法和活动中,学生信任了彼此,很好的沟通,整个班级其乐融融,亦学习亦生活!